近日,第二十一屆廣東種業大會、2022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在廣州開幕。作為智能制造企業代表,在“數字農業技術裝備”主題分享環節,大疆智慧農業高級專家鐘穎介紹了大疆在數字農業的實踐和探索。

農業無人機應用是大疆在商業應用領域的布局之一,早在2012年,大疆就將領先的無人機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為農業從業者提供數字化、精準化、智能化的管理方案。
鐘穎談到,大疆最關注的是前沿技術在產業中的實際落地應用。農業從業者對新科技是否接受,關鍵在于是否能給他們帶去直接收益,以及解決方案是否足夠簡單易用穩定。
因此大疆農業當前的探索重點在于解決生產端作業效率低、生產成本高、農業排放高的問題,設計生產能為農戶降本增效、為農業減排減碳的科技產品。同時通過數字技術,提升解決方案的易用性和穩定性,實現數字農業的“平民化”。
據統計,10多年來,大疆無人機在全球作業累計30億畝次,覆蓋超過5億畝的大田、果園、山林。
山地作業一直是個農業機械化的難題,主要挑戰在于丘陵地勢陡、果樹分布不規則、障礙物多。植保無人機航空作業,可以通過雷達和雙目視覺,實現實時自動仿地,以及對果園內復雜的電線和電線桿等障礙物進行自動繞障,同時通過高清影像和機器學習,可以識別果樹位置,實現精準對點噴灑。這個過程保證作業安全,同時提高了農藥利用率和植保作業效果。

以贛南臍橙為例,由于地勢復雜,以往幾乎百分百是人工打藥作業,通過近兩年的推廣,已經有超過10%的贛南果園實現了無人機植保作業。
針對大田,傳統的施肥用藥比較粗放,由于缺乏監測田間作物營養和病蟲草害的工具,和能夠實現精準作業的農具,農戶往往采用過量用肥用藥的方式來規避潛在風險。
近年,大疆研發和推廣基于可見光和多光譜無人機的自動巡田監測和變量處方圖解決方案,利用AI識別對營養、雜草、病蟲害等問題進行檢測,生成精準作業處方圖給到植保無人機進行精準變量播撒噴灑。

經過兩年的落地應用下來,幫助世界各地的農民實現了減肥減藥和增產增收。2020年起,江蘇農墾的21個農場分公司開始采用基于無人機的精準變量施肥解決方案,化肥用量減少10%。2021年起,中國新疆、南美墨西哥等地開始將這套解決方案應用于棉花化控的精準變量噴施,提高棉花產量5%。2022年,病蟲害和雜草識別及精準噴施也開始落地田間地頭,在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為美國、匈牙利等世界各地的農民減少了農藥用量。
在技術落地應用的過程,也涌現出了一批新型的農業專業服務者,他們從傳統的植保隊、農資商,逐漸轉型參與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而遙感無人機、植保無人機、和農業數字化平臺為他們的業務提供了高效的巡田、作業、和數據分析管理工具,幫助他們從以往單純的賣藥和打藥業務,開始轉型為農戶提供專業的農藝咨詢和精準作業處方圖服務,從而完成了業務升級。
另一方面,通過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即使是小規模的種植戶,也可以享受到科技帶來的變革,實現降本增收。
以廣東為例,廣東省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占比達到40%,無人機不管是在水稻大田還是果園上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截至今年11月,大疆農業無人機在廣東省作業面積已經達到550多萬畝,相當于接近20%的耕地覆蓋率。
隨著無人機在鄉村的應用,也讓鄉村振興也有了新的主力軍。“新農人”也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今年6月,“農業數字化技術員”出現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新職業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