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1月22日消息,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2023年1-12月我國公樁數量增長93萬個,公共充電樁(公樁)保有量同比增速達到51%,隨車私樁較2022年底增長245.7萬個,私人充電樁(私樁)保有量同比增速69%。

▲我國充電樁總體狀態,圖源崔東樹

▲我國充電樁總體狀態,圖源崔東樹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范圍最廣、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2023年1-12月的純電動乘用車國內零售515萬臺,新建93萬個公樁和246萬個私樁,目前按照1公樁=3個私樁的測算,中國2023年增量市場的純電動車的車樁比已經1:1,絕對領先世界其它國家數倍水平。
然而,我國目前充電基礎設施仍存在布局不夠完善、結構不夠合理、老舊充電樁技術落后、服務不夠均衡、運營不夠規范等問題亟待提升。隨著規模不斷提升,調整難度小,提升潛力大。
充電樁細分為直流樁(IT之家注:快充)和交流樁(慢充)兩類。直流充電樁:體積較大,具有高電壓、大功率和充電快的特點,對電網要求更高,通常建設于高速公路服務區、公交車等場所,因此數量較少,占比在20%左右。交流充電樁:相對單價較低,安裝相對容易,通常為私人所有,因此數量較多、分布較廣,占比超過80%。
據乘聯會調查,一般通過自有充電樁、共享充電樁以及小區或公司內的公共充電樁充電,各自占比在22%-26%之間,總體達到75%左右。15.4%的受訪者在小區外路邊的公共充電樁等地充電,部分受訪者在商場、影院等地附帶的公共充電樁充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