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用過iPhone自帶相冊的“回憶”功能:系統將同一地方或相關主題的照片精選后,再自動配上BGM生成小視頻。雖然結果有些“粗糙”,卻改變了我們使用照片的方式。

這是百度網盤做的一個活動,用戶上傳任意類型的圖片到百度網盤,AI都會結合照片上的人物、場景、風格等匹配文案,生成秒懂用戶的照片回憶。
從百度網盤的動作可以看到,網盤能給用戶做的比存儲、管理和分類照片可以更多。用AI給照片加載智能文案,網盤也卷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2012年是網盤大眾化的元年,這一年,百度、騰訊、網易和360等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網盤服務,“百盤大戰”一度上演。不過2016年網盤市場卻迎來關停潮,UC、新浪、金山和迅雷等公司的網盤業務相繼關閉。

十年彈指一揮間。今天的網盤市場玩家所剩無幾,互聯網公司中堅持下來的只有百度等少數公司,其余玩家要么是運營商要么是手機廠商。此一時彼一時,當年決定關停網盤的玩家,今天或許會悔不當初,因為:網盤市場的黃金時代終于到來。
5G時代“云肥端瘦”
網盤迎來黃金時代
5G時代,人們擁有的設備越來越多,設備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以照片視頻為例,隨著智能手機影像能力提檔升級,人們拍攝的照片和視頻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大”,比如4K高清內容日益流行。
屬于每個人的數據越來越多“大”,但受限于成本和技術,手機/Pad存儲空間不能無限擴容,512GB成為一道檻且成本高企不下,很多設備用一段時間后都面臨“存儲空間將滿”的提示。
用戶本地數據大爆炸與手機存儲短時間難擴容的矛盾,引發了“存儲焦慮癥”。與此同時,IoT技術普及讓個人或家庭的設備越來越多,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無人機等都在不斷生產數據,而疫情則加速了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場景的上云,比如遠程辦公日益流行,這些變化都意味著,人們在不同設備間進行內容同步、備份和分享的需求越來越強。
不論是緩解存儲焦慮癥,還是數據的備份、同步、分享,都可被網盤很好地滿足。云存儲空間理論上無上限。基于5G等新一代網絡,數據上云成本顯著降低,不同設備間數據同步、內容分享變得更容易。結果就是,云存儲服務呈現出爆發之勢。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個人網盤市場研究報告》顯示,5G、AI和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個人網盤的應用場景趨向多元化,未來云存儲容量需求將不斷增加,2021年中國個人云存儲的用戶規模達4.41億人,預計2022年底將達4.89億人。
不過,隨著人們數據需求的不斷升級,今天的網盤早已不再只是解決存儲痛點的“云端硬盤”,在存儲外,網盤承載了更多新的價值。
當我們用網盤時
我們在用什么?
2012年,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入局網盤市場,網盤在存儲這一剛需外,形成了更多增值服務,核心體現在數據管理上,比如針對照片視頻,網盤支持相冊管理、圖片水印、視頻播放等簡單的管理和處理功能;再比如針對辦公文檔,網盤支持在線查看甚至在線編輯等功能。這一階段可被稱為網盤2.0時代,即在數據存儲的基礎上力所能及地增加數據管理的需求,盡可能地提高用戶數據管理的效率。
舉兩個例子,一個是照片視頻這樣的影像文件,人們除了要在網盤存儲備份和分類管理外,還有照片美化、處理、打印甚至分享的需求,針對此百度網盤推出獨立的一刻相冊來滿足,并引入了美圖秀秀、云沖印等小程序服務;另一個是視頻文件,用戶也不再滿足于只是可以“看”,而是要有高清播放、倍速播放、投屏播放等播放功能,甚至可以直接將照片轉化成帶BGM的可分享視頻。
也就是說,用戶想要在網盤上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網盤變得越來越“重”,其在數據存儲、數據管理、數據同步等傳統功能外,越來越多地滿足于用戶的內容消費需求。正是因為此,我們看到現在頭部網盤玩家的發力方向不再是PK存儲空間大小,傳輸速度快慢,而是圍繞云端內容細化不同場景對服務深耕細作,而只滿足存儲這一單一需求的平臺基本都很小眾,比如iCloud就無法改變蘋果用戶轉投第三方網盤的趨勢。
從內容管理工具到內容消費平臺,是網盤從2.0階段邁入到3.0階段后的根本變化。在新的階段,網盤的核心競爭點將不再是存儲、傳輸等傳統“硬功能”,而是圍繞內容消費決策的“軟服務”,而要服務好用戶的內容消費需求,就離不開AI技術的全面支持。
網盤3.0時代
AI是用戶體驗的基石
當用戶對網盤的需求只是數據存儲以及簡單的數據管理時,AI技術并沒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這時候的網盤更多是“資源型”網盤,誰有存儲空間、誰有網絡帶寬,誰就可以做好,這也是運營商一度成為網盤主力玩家的原因所在。
不過,3.0時代的網盤承載了更多內容消費決策的價值,其在更強的數據管理基礎上,進一步提供了大量的主動服務,就像一個數據管理的智能助理一樣。要對海量網盤數據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AI技術也就變得更加重要,甚至不可或缺。
一、云端數據越來越多,人工管理難。
最突出的就是照片與視頻的爆發式增長。用戶習慣每天拍攝照片視頻,系統后臺會不斷同步到云盤。數據生產是碎片化、隨機性、不間斷的,但數據的整理卻是系統工程。隨著云盤數據的日積月累,用純人工的手段去管理已不現實,而對海量數據的處理正是AI技術所擅長的。
針對這一痛點,百度網盤基于AI算法實現比本地相冊更強大的智能分類能力。相較于手機相冊常見的日期、地點、人物等粗放分類而言,百度網盤基于機器視覺、知識圖譜等AI技術,可實現對照片本身的深層理解,基于此給照片打上歸類標簽進行智能分類,大幅提高了用戶整理和查找照片的效率。此外,百度網盤正在探索基于照片語義理解的照片復雜搜索能力,用戶可通過類似于“在水庫邊有幾棵開著黃花的樹”這樣的自然語言去找到對應的照片。
簡言之,通過AI技術去理解內容本身,再基于此對數據進行智能管理將是網盤的發展趨勢。
二、云端數據容易沉睡,主動消費難。
很多人一直將數據同步到硬盤、云盤卻很少使用,因為數據越多,整理越難,越不整理,越難消費。隨著數據在云端日積月累,用戶對內容的使用往往會“有心無力”,可能想去看看照片/視頻回憶卻不知道從何看起。這時候,云盤要基于AI技術形成主動服務能力,激活用戶使用,讓內容不再沉睡,iOS自帶相冊上線“回憶”功能正是基于這一邏輯。
百度網盤基于AI技術,做了“回憶”升級版,基于對照片內容的深刻理解,百度網盤上線了AI智能推薦,通過對用戶的意圖識別,可智能篩選照片組合成用戶感興趣的回憶內容,讓昔日的故事能夠重現在用戶眼前,讓以前的照片不再“蒙塵”,這一功能上線后,百度網盤每天有將近百萬的用戶翻閱自己的回憶,用戶人均圖片消費張數提升了將近30%。
實際上,百度網盤的AI智能推薦服務跟iOS相冊的回憶要解決的問題都是類似的,即對數據智能整理給用戶提供主動服務。不同的是百度網盤在云端基于更強大的AI算法和算力,以及更全面的數據,將“主動服務”這件事情做得更好。
三、云端數據體量龐大,智能處理難。
早在2017年百度網盤就已上線“故事”頻道,通過AI技術幫助用戶對相冊進行智能化分類和推薦,把用戶海量的照片智能分類組合成一個個圖片故事集,這樣的探索遠遠早于iOS相冊的“回憶”功能。
2022年,百度網盤基于百度AI技術優勢,以及此前AI技術應用的實踐,更加深入全面地應用AI技術,探索智能分類、智能推薦、智能文案、復雜搜索、智能字幕等應用,同時強化AI開放生態的構建。基于小程序服務生態、智能設備服務生態、AI模型生態,百度網盤吸引開發者開發智能應用,滿足用戶不同的網盤內容消費需求,如圖片、音視頻、文檔智能處理。
今年4月百度網盤開放平臺發起了百度網盤AI大賽,鼓勵選手結合計算機視覺技術與圖像處理技術,通過模型算法幫助人們實現圖像的水印智能消除,以及文檔智能檢測的優化。
百度網盤今天將AI技術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是因為網盤進入3.0時代后,AI技術對用戶體驗發揮著決定性作用,任何網盤企業都不可能不重視AI技術;另一方面則與百度網盤自身發展有關,其今年被調整到百度ACG(智能云事業群組)。ACG的AI技術與應用場景給百度網盤AI化提供了新的助力,借助百度網盤企業版,百度網盤可實現個人云存儲與企業云存儲的B/C協同,在教育、影視、科研等行業音視頻、文檔、圖片、視頻等內容存儲/管理/消費等場景下,探索云服務。
重視AI技術不是百度網盤的獨家選擇。GooglePhotos在2018年就已加入大量AI特性,比如幫助用戶智能修復照片,此后其又上線了2D轉3D,黑白轉彩色,照片高清化等AI功能。如今,隨著網盤上積累的數據越來越多,隨著用戶對網盤的需求從數據存儲/管理到數據存儲/管理/消費/決策的全生命周期升級,AI技術正在成為網盤的基石,這也是百度和谷歌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