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合計調研146家上市公司,醫療器械龍頭獲市場關注。
醫療器械龍頭獲近千家機構調研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7月16日至22日,機構合計調研上市公司146家。調研方以證券、基金機構涉獵廣泛,分別參與調研120家、96家公司。被調研公司則以醫藥生物、電力設備和機械設備板塊公司居多,均有15家以上上榜。
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再獲市場關注,調研機構多達987家。在互動環節中,機構普遍對于國內IVD集采進展以及公司海外市場恢復情況興趣十足。值得注意是,邁瑞醫療今年以來經常登上機構調研榜首,年內累計獲得1700余家(次)機構調研,僅次于匯川技術排名第二。
邁瑞醫療稱,自去年11月安徽執行部分化學發光試劑集采以來,公司新增裝機臺數在安徽領跑,成功進入大量三甲醫院,大大縮短儀器入院時間。上半年公司化學發光業務在安徽實現近80%的增長。4月,國家醫保局對地方聯盟集采作統一部署協調,公司將積極參與配合此次集采,以便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海外市場方面,根據安永數據,2021年全球醫院收入恢復至2019年的90%,公司預計今年海外常規診療活動和就診人數將逐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若剔除疫情相關,一季度海外常規業務實現30%以上增長。二季度,三大產線海外市場持續實現高端客戶突破。
機構提問,地方財政資金緊張是否會影響醫療新基建的推進。邁瑞表示,除醫院自有資金,地方政府專項預算成為醫療新基建資金主要來源,僅少部分來自于地方財政撥款。據企業預警通統計,2022年地方政府醫療專項預算將增至約3250億元。國家財政部用于衛生健康領域的補助資金也高達872.51億元,未來醫療衛生領域建設具備更大的資金保障。
此外,機構對于公司三瑞生態IT方案和產品智能化的臨床應用以及凝血重磅新品CX-9000的技術亮點等產品也有提問。機構還詢問了大股東減持計劃,公司予以否定。
工業機器人龍頭透露訂單情況
調研機構數量超過百家的還有埃斯頓、水羊股份、當升科技、凌云光、天孚通信和海能實業等6家上市公司。其中,工業機器人龍頭埃斯頓調研機構高達461家,該公司也是機構調研常客,年內獲1600多家機構調研,僅次于邁瑞醫療排名第三。
在提問環節中,埃斯頓表示,公司二季度訂單逐月增加,六月已恢復正常水平。其中工業機器人同比保持較高增長,核心部件訂單增長放緩。海外子公司Cloos訂單情況較好,但面臨一定交付壓力。
減速機方面,埃斯頓目前供應來自于國際和國產品牌供應商,基本在國內完成生產制造。國產化替代已取得較大成果,諧波減速機基本實現國產化供應。至于與外資品牌產品差距,埃斯頓表示,公司機器人產品在許多行業如光伏、金屬加工等已得到廣泛選用,但在應用深度及廣度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如汽車及零部件、高精度及可靠性要求高的行業領域。
6只機構集中調研股上半年業績翻倍
數據寶統計,以中報數據或預告區間中值計算,在獲20家以上機構集中調研的26股中,15股已公告或預告中報業績,6股凈利潤同比翻倍。鈞達股份增幅居首,高達885.01%,但公司去年同期凈利潤為負值;多氟多和海能實業則分別以354.65%、262%的凈利潤增幅分居二三名。
多氟多稱,受全球新能源汽車、芯片等需求強勁增長影響,公司新材料核心產品量價齊升,產能加速投放,市占率持續提高,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海能實業則表示,凈利潤變動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公司運營情況良好,產能利用率提升,盈利水平提高;二是公司產品主要銷往海外,人民幣貶值增加凈利潤。
七月以來,上證指數、深證成指雙雙跌逾3.7%,創業板指跌2.6%。在此背景下,26股平均上漲5.47%,海能實業、鈞達股份等8股累計漲幅超過10%。
科陸電子以54.84%的漲幅居首。公司在儲能賽道有所表現,7月19日與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規劃投建年產5GWh儲能電池項目。堅朗五金回撤最高,幅度近40%。公司已發布業績預告,受疫情反復、原材料價格高位、地產行業及宏觀環境等疊加因素影響,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121.11%。
估值方面,江陰銀行、杭州銀行兩只銀行股滾動市盈率較低,不足8倍;豐山集團、多氟多等基礎化工股滾動市盈率也處于低位,均在20倍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