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莊子·逍遙游》里有鯤鵬,由魚化鳥,一飛沖天,“其翼如垂天之云”。對于當下的企業而言,要想展翅高飛,尋找并插上這樣的“翅膀”大概就是關鍵。對于國內著名乳制品企業飛鶴來說,高質量發展是飛鶴的精神內核,而創新和科技是飛鶴的翅膀。飛鶴也越飛越高,因有數字化賦能。充滿“智慧”的飛鶴讓人心動,是因為它腳下有土,心里有光。腳下有土是腳踏實地一步步發展企業,心里有光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飛鶴看來,無論飛到何處,“用戶第一”的原則始終未變,圍繞這個原則,飛鶴的數字化翅膀就此展開。
產品可溯源,信任藏在數字里
消費者信任,一度是國產奶粉企業的痛點,也正是飛鶴最終獲得飛速發展的“秘訣”。在飛鶴看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詞就是“透明”——只有讓消費者親眼見證從一株牧草到一滴牛奶,再到一勺奶粉的全過程,消費者才能真正對產品品質放心。
那么,如何實現呢?
飛鶴找到的答案就是“數字化”。從對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化、數字化改造,到生產端的數字化改造,讓一罐奶粉的每一個環節都透明、可溯源。除此之外,如今的消費者,對于乳產品新鮮度非常重視,這就更要求企業能夠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提升周轉效率,力求從原材料到產品,都能確保盡可能的新鮮。
2010年,飛鶴依托數字化技術,率先面向消費者上線了信息化溯源系統。此后通過持續的技術升級,不斷改善消費者的信息溯源的體驗,見證國產奶粉的奶源品質、生產環境和制作流程。在工廠端,飛鶴在2012年上線了用于產品追溯的復碼系統。2016年,飛鶴開始啟動數字化平臺搭建,系統性地規劃工廠端的數字化、智能化,逐步接入MES系統(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LIMS系統(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和WMS系統(倉儲系統),并對ERP系統進行升級,以實現四大核心系統的有效銜接和實時交互。此后數年,飛鶴實現了企業從原料采購、加工制造、實驗室檢驗、倉儲物流全產業鏈的信息化集成。
飛鶴于2018年確立了“3+2+2”的數字化升級戰略布局。具體來說,就是以智能制造、ERP系統建設、智能辦公等“3”個具體IT項目為依托,以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2”個中臺為統一支撐,支持新零售和智慧供應鏈“2”個核心業務目標的實現。在“3+2+2”的戰略下,需要強大的技術伙伴來構建其數據底座,2018年,飛鶴引入阿里云團隊,開始啟動數據中臺一期和二期的建設。這套系統用大數據的方式,將端到端拉通。從前端的訂單,消費者,到生產采購環節,再到物流發貨環節都實現了全鏈路數字化,不但實現了企業的降本增效,更讓飛鶴上架消費者端的產品變得更新鮮、品質更有保障如今,每一罐流向生產線的飛鶴奶粉,都有自己唯一的身份識別系統——二維碼,這既是產品的溯源系統,也是貨品的全流程管理系統。從出廠到被送到消費者手中,每一罐產品經歷了哪些運輸過程,每個環節停留了多長時間,都會被詳細記錄,以此實現對產品“新鮮度”的極致管理,縮短產品在途時間,確保產品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送到消費者手中。
信任,就藏在一個個數字里。在飛鶴的帶動下,行業內越來越多企業開展溯源活動,共同推動了市場信心的恢復和提升。飛鶴以自身成功的轉型,重塑了市場信心,用全鏈路數字化的手段,以全程透明可控、可溯源來贏回消費者的信任,在行業中起到了表率作用,甚至可以說為整個行業走出了一條可借鑒的數字化道路。
解構用戶場景,滿足藏在“快”字里
如今,完成了數字化轉型和升級的飛鶴,可以為用戶帶來什么樣的產品和體驗呢?從市場反應來看,飛鶴收獲最多的評價就是“滿足”。
這份滿足,不光是產品安全感帶來的滿足,更是產品的新鮮、營養、口感,以及一個“快”字所帶來的滿足。如今的飛鶴可以做到多快?飛鶴供應鏈信息化負責人張睿表示,飛鶴的供應鏈數字化轉型,一直在挑戰靈活和平衡這兩個關鍵詞,如何通過靈活的方式,用智能算法,智能應用等工具,打造自身對于貨物的全程把控能力,實現對渠道、生產及產品品質的把控和平衡,這在乳制品這個細分領域是特別重要的。如今飛鶴在消費、營銷、庫存、生產、采購等領域,都已通過數字化重塑了一系列管理指標,比如在生產領域,采用訂單制、庫存制、計劃制都可以,隨時可以根據需求變化。近年來,飛鶴的交付時效從“N+28”,持續縮短到“N+15”“N+10”,即從收到經銷商訂單到產品送達的時間從28天縮短到了15天、10天。而飛鶴的電商直銷,也在持續追求從擠奶到消費者收到產品,用時僅需9~28天的極致新鮮。
要確保“快”,除了生產環節,倉儲能力和發貨效率也是關鍵。一直以來,飛鶴在倉儲能力的數字化轉型上也不遺余力。在不久的將來,飛鶴位于哈爾濱的中央倉即將投入運行,這也是飛鶴供應鏈數字化能力升級的又一個演練場。在中央倉投入使用后,飛鶴通過智能化的倉儲系統,靈活匹配發運需求,高效及時備貨,綜合倉儲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此外,在中央倉的帶動下,物流發運效率也再上新臺階。
這種“快”,一方面來自于技術,另一方面則來自飛鶴對于用戶場景和消費習慣的解構和分析。飛鶴的數字化中臺是由阿里提供的,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曾如此評價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從過去以產品為中心,到現在以消費者為中心,過去性價比的訴求演進到今天內容跟服務在整個決策的比重變得大,企業能否對個性化需求做出響應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方向。”在安筱鵬看來,“過去把產品賣給客戶是交易的結束,今天把產品賣給客戶僅是服務的開始,要持續不斷地去運營。飛鶴最成功的是,它在成為一個客戶運營商的大道上闊步向前。”
飛鶴做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是對消費者距離最近的、變化最快的部分,不斷開發各種新的應用,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這正是飛鶴能夠迅速響應消費者需求,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去盡可能地提供合適的產品和服務,來達到讓消費者“滿足”的效果。
數字化賦能產業升級,不斷提升產品品質來滿足消費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升級”成為一大關鍵詞,這不僅意味著隨著時代大潮而來的各種新生態、新業態,倒逼著所有的傳統企業必須進行數字化升級,也要求這種升級能夠讓企業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
通過一點一滴的改變,飛鶴一步步地將“數字化”嵌入到每一個環節。而正是這樣的改變,讓飛鶴的產品一步一個腳印地進步,得到了消費者的正向反饋。
以任何乳制品企業的“源頭”——牧場為例。自2007年飛鶴首個自有“萬頭牧場”開建以來,飛鶴一直積極探索規模化牧場的管理方式,信息化、數字化成為其中的關鍵。在飛鶴自有牧場,每頭牛都佩戴有耳標和頸圈,“耳標”相當于奶牛的身份證,記錄著奶牛的族源、出生、成長和防疫信息,頸圈則相當于奶牛的生活和工作日志,詳細記錄著她的運動、進食和產奶數據。通過信息的互聯互通,飼養員一部手機就可以實時了解奶牛的狀況,從而便捷、高效地對奶牛進行管理和照顧。
再以生產環節為例。飛鶴的一所智能生產工廠里,機器正在自動控制系統下精準投料,它的每一次操作數據也會被系統記錄,生產工藝參數也會被實時監控,一旦出現波動,系統就會發出警報,工作人員會隨時上前查看。以往,全自動的生產線上,只有投料環節主要由人工操作。因此,在以噸為單位的產品生產中,投料的精準度控制到“克級”已經算是到了極限,但智能化的生產線控制系統,可以將誤差控制到0.1克的精度,而且從投料之后的整個生產流程,都能做到精確控制,不允許有一絲一毫偏誤。
這些用戶“看不到”的場景,最終卻能轉換為用戶看得到的高品質,這就是飛鶴的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最大成果。
5月28日是“中國寶寶日”,在這一專為中國寶寶們設立的節日上,飛鶴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為寶寶們留下了紀念——聯手AI和區塊鏈藝術家宋婷,發行了一件數字藝術藏品《寶寶日-閃光耀星夢》。
這件作品將爸爸媽媽們對寶寶成長的祝福文字,使用ASCII代碼加密成二進制密鑰,以此0101數字鍵入到藝術品畫面的每一個像素中,更改每一個像素rgb數值的最后一位。作品同時融入了與AI藝術家Alice.ai協同創作的AI星空,體現出藝術家標志性的創作手法。以愛為經,以美為緯,將爸爸媽媽們對于寶寶的愛和成長的美好期待凝聚成一幅數字加密藝術品。
這一枚數字藏品,正說明了飛鶴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已經不僅僅存在于技術層面,更已經深入到企業的每一個領域。而飛鶴數字化的下一步,叫做智能化,或者更形象一點,叫“數智化”。
飛鶴信息化中心智能制造經理蔣朝福用生產端來舉例:“現在我們指的半智能,就是系統可以提前預警、提前反饋錯誤,但是需要人員去干預,讓系統去直接控制設備。如果數據量足夠大,是可以根據工藝、以及實際的執行操作,讓系統去控制設備,這是生產過程中的智能。”
飛鶴的數字化升級,是對未來物聯網時代的探索和嘗試,是對生產方式的顛覆和創新,從其內核來看,是數據的資產化,現有數據可以作為一種資產,為未來的業務賦能。這條路事實上并不好走,但飛鶴始終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一往無前。
結語
飛鶴全鏈路的數字化轉型,是引領整個行業發展的,也讓我們看到了傳統制造業邁向新時代的“必要之變”。從數字化到“數智化”,飛鶴擁抱未來。“科技向善,以人為本”這樣的新發展理念,正是中國民族企業的使命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