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佳 通訊員張珊妮)從華為東莞松山湖基地運來的預制化模塊箱體,正在光谷科學島起步區被吊裝,未來將被“拼裝”成武漢重要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3月1日,長江日報記者探訪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項目。該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年中或將具備業務上線條件。
據了解,該項目通過多樣化的異構計算平臺、多源算法平臺和多態智能應用,支撐AI重大應用的模型訓練及推理,可用于自動駕駛、城市大腦、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網絡安全、智能數字設計與建造、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場景。
追趕全球賽道
武漢在全國13個試驗區率先啟動建設
隨著自動駕駛、4K/8K視頻、AR/VR、物聯網等應用興起,社會的生產力、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正發生變革。算力已成為新生產力,數字、數據成為新生產資料,而5G+云+人工智能則成為了新生產工具。
去年10月,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
目前全球有50多個國家把人工智能作為國家戰略。“人工智能驅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剛剛開始,全球同線起跑,人工智能發展快或慢,決定了城市發展的未來,錯過了就會錯過一個時代。”華為高級副總裁鄧泰華介紹,人工智能是我國區域創新競跑的新賽道,華為將全力支持武漢建設全國人工智能領先標桿。
在科技部已批復的13個試驗區中,武漢后發先至,率先啟動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建設。作為算力基礎設施,依托昇騰算力構建而成的該中心,成為武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落地的首個計算中心。
建成后形成相當于50萬臺電腦的算力之和
據介紹,該中心規劃用地面積約7500平方米,服務器、網絡等核心設備正在加快入場,預制化模塊箱體內事先鋪設集成了電路、管道等基礎裝備,吊裝完成后,經過涂防水層,及箱體間的管道連接、配電等工作,將顯現出數據中心機房模樣。
據介紹,建成后,采用了華為Atlas900 AI集群的該中心其AI(人工智能)峰值性能可達100P 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計算),另外,HPC(高性能計算)峰值性能可達4P FLOPS(每秒四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據了解,“FLOPS”參數,中文又叫“每秒浮點運算次數”,是衡量算力的很重要指標。
怎么理解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百P級算力規模及水平呢?舉個例子,我國在2009年成功研發“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每秒可進行1200萬億次的計算,而如今武漢中心能達百億億次,中間提升跨越了兩個檔位。以天文探索為例,在20萬顆星星的星空圖中定位某種特征的星體,一個天文學家需要耗費169天,而擁有此算力,定位時間縮短為10秒。未來,工廠里機器協同、醫院里電子閱片的反應速度都將大幅提升。
據介紹,中心建成后形成相當于50萬臺電腦的算力之和。
鏈接》》》 武漢市人工智能企業超過500家
在制造業的工業質檢這一典型應用領域中,傳統的質檢大多由人工作業完成,準確率只有90%左右;相較而言,人工智能機器視覺質檢的應用,已經可以將質檢準確率提高到99%,依托強大算力,在某工廠,機器每天可實時檢查20000多個輪胎,與傳統的手動檢查相比,平均每次檢查時間不到1秒鐘,而這只是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領域應用的小小一角。
未來,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將成為武漢千行百業智能化轉型的催化劑,重點打造一中心四平臺,以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主體,提供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應用創新孵化平臺、產業聚合發展平臺和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助力武漢市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能數字設計與建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據編撰《2020武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的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吳劍文介紹,截至2019年,武漢市人工智能企業超過500家,覆蓋了上游硬件制造、軟件技術研發、通用平臺支持、終端產業應用各個產業鏈環節,超七成都在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所在的東湖高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