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本周一發布的新無人機管理規范有可能對無人機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FAA的新規對無人機市場來說可謂喜憂參半。美國運輸部長Elaine L.Chao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最終規則仔細地解決了網絡安全和人身安全以及隱私問題,同時為創新和利用無人機技術提供了機會。”
好消息是,FAA新規允許無人機在夜間和人員(包括移動車輛)上方飛行,該規則的變更將大大擴大商業無人機的使用場景和應用范圍。
自2016年以來,FAA禁止在夜間操縱無人機(編者:可以看作超視距操作)或在沒有免責許可的情況下操縱25公斤以下的無人機在人體或移動車輛上方飛行。業界認為這條規定基本上扼殺了無人機送貨的創新通道,因為任何有實用意義的無人機交付服務都很可能需要飛越人口稠密的地區和道路,并且可能在晚上飛行。新規則允許四類無人機有責執飛(根據失控破壞力將掉落傷人等責任分為四個等級)。
但讓業界感到擔憂的是,FAA的新規定還要求強制部署和應用遠程識別技術 ,以便可以從地面識別和定位無人機(以及無人機的操縱者)。美國聯邦航空局表示,該標準將解決安全問題,并使無人機更易于追蹤。
據說這是“將無人機完全整合到國家空域系統中的重要一步”。某些無人機需要攜帶直接從飛機上發送識別消息的系統,包括序列號、無人機的位置和速度以及操作員的位置等數據。該規則預計識別信息將通過WiFi或藍牙發送,并且需要通過個人無線設備來接收。這些規則的確切技術實施是留給制造商的“作業”,無人機制造商從一月規則生效之日起,有30個月的時間來設計系統,提交認證,并將其內置到飛機上。新規則給無人機操作員真正使用遠程ID規則預留了一年的緩沖時間。
對于無人機社區來說,FAA的新規則一方面為無人機物流等創新打開大門,同時也在個人隱私方面引發了用戶的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