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的支持下,天仁微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經過8年攻關,建成全自動、模塊化大幅面納米壓印光刻生產線,一舉打破了微納加工領域的國外壟斷。
1月11日,在眾多政府代表、院士專家的見證下,2023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對外發布,上述成果榜上有名。當天,山東省科技創新成果提名榜單同期發布。
記者翻看這份“2023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榜單”發現,這些成果分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山東省十強產業重點發展領域,關鍵技術指標突出,“國際先進”“行業領先”的成果比比皆是。

圖為發布會現場。山東省科技廳供圖
重視科技,推動好成果脫穎而出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作為新一代燃料電池,可在中高溫下直接將天然氣、氫氣、生物質等多種燃料的化學能高效、低碳、環保地轉化成電能,發電效率可達60%以上,熱電聯產效率可達85%以上。
由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操刀的全球首款金屬支撐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創下大功率SOFC熱電聯產系統效率全球最高紀錄,并通過歐盟CE安全認證。
全氟質子膜是一種離子選擇性透過的膜材料,被譽為燃料電池的“芯片”,廣泛應用于氯堿工業、氫燃料電池、電解水制氫以及全釩液流電池等領域。受制備工藝技術的限制,全氟質子膜材料長期被國外壟斷。
東岳集團推出燃料電池超薄全氟質子膜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一體化壓鑄技術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顯著優勢,正逐漸取代傳統的沖壓+焊接工藝,成為新能源汽車制造的發展方向。
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的國產首條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件機床加工及裝配自動化生產線投入使用。
“2023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榜單”分別來自濟南、青島、煙臺、濰坊、淄博、威海六個地級市,除了威海市,其他五市既是經濟大市,也是科技大市。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山東省最東端的威海市經濟規模雖然不占優勢,卻擁有一批實力強勁的科技型企業,也是山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分校所在地。
而上述六市的共性,那就是重視科技,積累了一批好項目,支撐起其高質量發展的后勁。
十大成果彰顯山東科技硬實力
在進口“達芬奇”機器人壟斷醫療設備行業20余年后,由山東威高手術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妙手”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打破壟斷,通過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成為國內首家獲批的腔鏡手術機器人。
上述成果的研發者威高集團始建于1988年,他們從福利院的小作坊起步,從一支小小的輸液器起步,如今發展成為橫跨多個細分醫療領域,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國內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行業龍頭企業。可以說,科技創新支撐了其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全程。
而憑借全球首款8K激光電視——海信超高清全色激光電視進入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的海信集團也遵循著類似的發展邏輯。
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山東省創新發展研究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峰在現場表示,山東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技創新成果提名榜單是在山東省科技廳組織下,由住魯院士從山東省重大科技成果庫中層層篩選、投票選出。這些“山東好成果”代表了山東一年來科技創新工作的進展和成效,其中多項成果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彰顯了山東科技創新的“硬實力”。
近年來,山東省科技創新成果呈現出井噴態勢。據統計,近五年,山東共有89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獎,居全國第四位,全省創新活力不斷增強。
長期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始終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山東省科技廳把重大科技成果產出作為科技創新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成果導向的科研組織和要素配置機制,加快項目、平臺、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向科技型企業、高能級創新平臺、頂尖創新人才集聚,產出了一批具有重大標志性的科技創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