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60余組家庭走進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親身體驗傅利葉三維上肢康復機器人、下肢外骨骼康復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并結合沉浸式的職業體驗了解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
據了解,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醫學科自今年9月重裝升級,以“智能+康復”的創新康復醫療服務模式,背靠張江高科技園區,設備與園區內企業傅利葉智能強強合作,智造提升就醫體驗,創新服務科技人才,助力打造現代科技醫療服務閉環。
小朋友們用傅利葉三維上肢康復機器人進行游戲化訓練。這款機器人正服務于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醫學科的患者。宣怡帆表示,這款“游戲機”玩起來有“阻力”。
馬鵬程第一次體驗下肢康復機器人。
一位家長嘗試在傅利葉下肢康復機器人的助力下行走,步態輕松,有種月球漫步的感覺。
他叫馬鵬程,是陪孩子來參加“SIMC國際小醫生成長體驗營”的,沒想到自己有幸體驗了康復機器人。他在張江工作,從事醫療人工智能研發,“作為張江人挺自豪的,它的服務水平超出我預期,的確,最終受益的還是老百姓。”
小醫生們不僅體驗了智能機器人,還看到了傅利葉的人形機器人。
孩子們體驗傅利葉氣動式手康復裝置,在家在病房里就能進行手功能訓練。
據了解,康復醫學發展到今天,僅通過既往的治療手段、技術和設備,已很難滿足患者對康復醫療的期待和體驗。例如傳統的康復設備和技術很難讓脊髓損傷和中風早期癱瘓患者具備站立和步行的能力,而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除此之外,SIMC康復科還引進了涵蓋上肢、下肢、平衡、步態、物理因子治療及智能康復信息管理系統等全系列智能康復港設備,覆蓋全康復周期,可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智能康復解決方案。
“SIMC國際小醫生成長體驗營·迎新年專場”,60余組家庭走進上海國際醫學中心進行職業體驗。
走進核磁共振檢查室,小醫生們感覺到很強的磁力,醫生手中的鑰匙差點被吸了進去。
小醫生們在口腔科沉浸式體驗。
在耳鼻喉科體驗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
坐站一體化平衡評估與訓練系統。
小醫生們體驗傅利葉上肢康復機器人。
站上康復醫學科體驗步道式步態評估訓練系統,小醫生們有很多問題要問。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是國家衛健委和上海市政府的“醫改試點項目”,是上海市著力打造的現代醫療服務業的示范基地。2023年著力推出“SIMC國際小醫生成長體驗營”醫學科普公益項目,全年已舉辦5場,服務近千人。通過系列主題活動,集結不同科室、不同領域的專家教授和醫護人員,為孩子們提供不同臨床體驗的學習平臺,同時開展家長課堂與專家面對面,讓醫學科普走進更多家庭,將健康服務惠及更多人群。

欄目主編:張春海
本文作者:蔣迪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