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這是中國肝膽外科里程碑式的進步,實現了我國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人體肝膽手術零的突破。
在了解到機器人手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恢復快,且其就診的阿拉爾醫院與杭州邵逸夫醫院有緊密托管關系后,患者楊女士表示希望由杭州的醫生為她遠程做手術。2月16日,經過半個小時左右的遠程機控操作,楊女士的手術順利完成。
中國電信表示,手術全程未出現信號卡頓、處理不及時、反饋遲鈍等問題,中國電信5G網絡高速率、大連接、低時延的典型特征在遠程手術領域得以充分展現,成功為手術保駕護航。
從國資委網站獲悉,2021年,為優先在阿拉爾醫院實現5G室外基站的覆蓋,中國電信新疆阿拉爾分公司將醫院通信系統全部上傳到了“兵團云”,并于次年成功實現了醫院全院千兆無線網絡信號覆蓋。2023年2月初,了解到該院或長期有遠程手術的需求后,中國電信新疆阿拉爾分公司為醫院手術室建設了專屬 5G手術室,從場所和設備基礎上為遠程手術做好了充分準備工作。
手術機器人在過去四十年時間里有著突破式進展。1980年代,人類通過改裝工業機器人,最早把機器人運用到人體手術的領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Probot 和Robodoc相繼使用機器人開始臨床手術,到1999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美國直覺外科公司推出最具代表性的醫療機器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逐漸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的 整體布局。2010年后,全球手術陸續進入機器人時代,眾多國產機器人項目開始陸續進入臨床,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天智航公司自主研發的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獲得首個國產機器人NMPA注冊許可證。2015年后,國內各科室手術機器人的研發進入百花齊放的狀態,行業發展愈發蓬勃,手術機器人更加走向專業化趨勢。
目前使用機器人進行手術是一種流行趨勢,而且機器人醫生完成手術的數量,一直都在不斷的攀升。在眾多不同類型的手術中,外科手術機器人,一直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機器人在一些精細手術中,無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些手術要求具備很高水平的細致操作或者是可拓展的體內縫合操作,這是人類所不能完成的,但研究表明,人類醫生在外科手術方面的表現,仍然勝過了機器醫生,特別是機器人醫生費用非常高昂,遠遠超過了人類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