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周日,東京一家公司以自己的私人著陸器為目標,用SpaceX火箭發射了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首個月球車和一個來自日本的玩具機器人,這個機器人旨在在灰色的灰塵中滾動。
著陸器及其實驗將花費近5個月的時間到達月球。
ispace公司設計它的飛行器使用最少的燃料來節省資金,并為貨物留下更多的空間。因此,它將以緩慢、低能量的路徑飛往月球,從地球飛行100萬英里(160萬公里),然后在4月底返回并與月球相交。

相比之下,美國宇航局的獵戶座太空艙和測試假人上個月花了五天時間到達月球。周日,飛越月球的任務以驚險的太平洋濺落而結束。
ispace著陸器將瞄準月球近側東北部的阿特拉斯隕石坑,直徑超過50英里(87公里),深1英里(2公里)多一點。該著陸器的四條腿都伸出來了,高度超過7英尺(2.3米)。
隨著一顆科學衛星已經環繞火星,阿聯酋也想探索月球。“拉希德”月球車以迪拜王室的名字命名,重量只有22磅(10公斤),將在地面上運行大約10天,和其他任務一樣。
阿聯酋航空公司項目經理哈馬德·阿爾馬爾佐奇表示,登陸月球未開發的部分將產生“新穎且極具價值”的科學數據。此外,月球表面是測試新技術的“理想平臺”,這些新技術可用于最終的人類火星探險。
此外,還有民族自豪感-月球車代表著“太空領域的開拓性民族努力和歷史性時刻,如果成功,將是阿聯酋和阿拉伯首次在月球表面著陸的任務,”他在發射后的一份聲明中說。
此外,著陸器還攜帶了一個來自日本航天局的橙色大小的球體,它將在月球上變成一個輪式機器人。同樣飛起來的還有:來自日本一家火花塞公司的固態電池;安大略渥太華一家公司的飛行計算機具有人工智能,用于識別阿聯酋探測車看到的地質特征;以及多倫多一家公司提供的360度攝像頭。
搭乘火箭的是美國宇航局的一個小型激光實驗,它現在正獨自前往月球,在月球南極永久陰影下的隕石坑中尋找冰。
這次太空任務被稱為白兔,在日語中是白兔的意思。在亞洲民間傳說中,據說月亮上住著一只白兔。這家私營公司計劃在2024年進行第二次登月,2025年進行第三次登月。
ispace成立于2010年,是谷歌月球XPRIZE競賽的決賽選手之一,該競賽要求到2018年成功登陸月球。ispace建造的月球車從未發射。
另一家入圍決賽的以色列非營利組織SpaceIL在2019年成功登月。但“貝雷希特”號飛船沒有平穩著陸,而是撞向月球并被摧毀。
隨著星期天黎明前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部隊發射升空,ispace現在正在成為第一批嘗試登月的私人實體之一。由匹茲堡的Astrobotic Technology公司和休斯頓的Intuitive Machines公司制造的月球著陸器雖然要到明年初才會發射,但由于巡航時間更短,它可能會在登月方面領先于太空。
從1966年前蘇聯的月球9號開始,只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在月球上實現了所謂的“軟著陸”。只有美國將宇航員送上了月球表面:6次登陸12人。
周日是宇航員最后一次登月50周年紀念日,1972年12月11日,阿波羅17號的尤金·塞爾南和哈里森·施密特登月。
ispac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袴田武(Takeshi Hakamada)說,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都是“技術帶來的興奮”。現在,“這是商業的刺激。”
袴田在SpaceX的發射網絡直播中指出:“這是月球經濟的黎明。”“讓我們去月球吧。”
發射本應在兩周前進行,但SpaceX公司為了進行額外的火箭檢查而推遲了。
發射8分鐘后,回收的第一級助推器在接近滿月的月光下降落在卡納維拉爾角,兩聲音爆在夜空中回蕩。
目前太空能夠完全實現自主發射月球登陸的國家,也就只有中美俄了,因為相比之下,網友表示,由于中國長期被西方技術封鎖,逼中國自主研發,才會有如今更強大的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