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時代已來,機器人不僅從想象中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里,還有了一個時髦的名字——人工智能(AI),而它的成長,離不開一群訓練師的數據“投喂”!
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廣東衛視承制的《2022技行天下》第十期,12月11日(周日)晚9:20在廣東衛視、觸電新聞、嗶哩嗶哩、荔枝網、喜粵TV、粵聽大小屏同步播出,揭開人工智能訓練師這個新職業的神秘面紗。
一個好的AI模型,除了要有工程師搭建框架、告訴它如何學習,還需要訓練師提供具體的實踐案例、用數據“喂養”它進步。張翰林從事人工智能訓練師已經一年半,他的首要職責,就是為AI產品打造不同應用場景,提供各種各樣的“攻擊方式”,從而得到數據反饋給工程師。

這次的測試主角是AI下棋機器人“元蘿卜”。通過大量的深度學習,它已經是一名棋藝大師了,無論來挑戰的是新手還是高手,它都有不同的博弈套路。下一階段的目標,是讓“眼睛”能在復雜光線下精準定位。
在強光、弱光、陰陽光等光線條件下,張翰林和同事們通過幾百幾千組實驗的采集標注,不斷給元蘿卜“吃數據”,告訴它“這是棋盤,這是紅兵,這是藍卒”,讓它清晰棋子定位,適應不同下棋場景。AI的漫漫成長之路,他們如何護航?
張翰林就職的商湯科技,是人工智能的龍頭企業,同時也與高校合作,定向培養技能人才。人工智能技術職業技能競賽在深圳技師學院舉行,商湯科技提供題庫的技術支持,也將最新的行業知識融入競賽項目中。
2021級人工智能專業的曾強是第一次參加比賽,在這個師生同臺競技的舞臺,他毫不畏懼。競賽題目分為兩個賽段,第一賽段考驗基礎編程,要做出身份核驗所需要的人臉監測技術,第二賽段考驗軟件界面設計,根據人臉核驗做出考勤系統。壓力之下,行業新生力量的表現如何?
從課程建設、師資培養,到項目承接、教材合作、實習就業,校企合作打造閉環式人才培養模式。深圳技師學院2021年新建人工智能專業,兩屆招生分數線都位于全校專業前五,畢業生能夠對口進入人工智能領域技能應用和技術應用崗位,平均薪資相比廣東省高職院校高出1000元!
自主培養更多人工智能的“教練”,迎接屬于中國的人工智能新時代。他們讓AI更“懂”人類,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