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工業機器人產業化漸趨成熟不同,服務機器人尤其是專用服務機器人受制于技術不成熟及高昂成本,目前仍處于產業化導入初期。
據統計,2021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在35至40億美元之間,全球占比30%左右,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預計5年平均年復合增長率可達30%以上,至2026年規模將接近140億美元,市場空間廣闊。

產業鏈方面,專用服務機器人核心技術難點在于多傳感器融合和人工智能算法,其中激光雷達、算法平臺等成本合計占比達40%至50%,未來降本關鍵還在于核心傳感器的價格下降及國產化。
投資層面,國內專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產業化發展主要由VC/PE機構推動,尤其自2020年起相關投融資呈現爆發式增長,并重點集中在A/B輪,而二級市場相關上市企業仍較少,股價也呈現兩極分化。
事件驅動
亞馬遜、特斯拉紛紛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近期,馬斯克宣布將在今年9月底的AIDay上推出首款人形機器人TeslaBot原型機,并以好萊塢電影《變形金剛》中的汽車人領袖Optimus(擎天柱)命名。據悉,Optimus將延續特斯拉智能駕駛基因,搭載汽車同款FSD(完全自動駕駛)芯片和AI系統,旨在通過拓展線下真實場景來收集大量道路行駛外數據,提升人工智能訓練量級,并為最終突破L4和L5高階自動駕駛技術服務。
在此之前,4月亞馬遜宣布成立工業創新基金AIIF,計劃投資10億美元來開發倉儲機器人技術,其中首批投資企業就包括物流創新企業AgilityRobotics,據悉該公司正在研發的Digit人形機器人,未來可以協助人工完成卸貨搬箱、管理貨架、最后一公里配送等任務。此外,波士頓動力發布的Atlas也是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典型代表。
來源:公開信息,銀科金融研究院
雖然,受技術不成熟及高成本限制,當前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功能及產業化落地仍存在較大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勞動力日益短缺及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機器人替代人工、提升簡單勞作效率已成為全球智能化浪潮下的大勢所趨。
特斯拉將于9月底發布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能否超越當前市場預期,如命名般“一柱擎天”?我們拭目以待。
發展階段
專用服務機器人尚處于產業導入期
根據應用場景不同,機器人主要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三大類。
得益于應用場景的相對固定,只需在封閉環境下完成簡單、重復勞動,當前工業機器人已實現產業化應用。2021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接近47萬臺,市場規模超過210億美元;其中中國銷量約為25萬臺,占比達53%,未來隨著國內工廠自動化水平的逐步提升,這一比例將呈現不斷上升趨勢。
服務機器人受制于多樣化的應用場景,作業環境相對開放、復雜,不可控因素較多,相對工業機器人發展較慢,當前僅掃地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家用服務機器人實現了大規模的產業化應用,而商用清潔機器人、配送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專用服務機器人尚處于產業化導入初期,人形機器人更是處于技術研發階段。
據統計,2021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在35至40億美元,全球占比接近30%,未來隨著部分領域技術的不斷創新和趨于成熟,預計未來5年內CAGR可達30%以上。其中,當前家用服務機器人規模占比達35%,其余細分類別規模均尚小(醫療機器人因單價較高引致市場規模占比較大)。
來源:公開信息,銀科金融研究院
來源:IFR,中國電子學會,銀科金融研究院
產業鏈
上游核心零部件及軟件系統集成是關鍵技術壁壘
技術層面,與工業機器人以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等硬件為核心不同,專用服務機器人除上游核心零部件以外,其關鍵技術難點在于軟件端,主要采用“多傳感器融合+深度學習”架構,集算法、應用層、后臺、數據四大能力于一體,當中算法能力是核心焦點,具體涉及多傳感融合技術、SLAM技術、路徑規劃技術、運動控制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等。
來源:公開信息,銀科金融研究院
具體到成本端,與工業機器人60%的成本來自于動力系統(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不同,專用服務機器人的核心成本來自于傳感器(以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為主)及算法平臺,占比可達40%至50%,而動力系統的占比僅在30%左右。未來,專用服務機器人的降本關鍵還在于激光雷達等核心傳感器的價格下降及國產化。
來源:公開信息,銀科金融研究院
根據機器人的適用場景、技術實現難度等,預計未來5至10年內,醫療機器人、商用清潔機器人、室外配送機器人等可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并真正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推廣,而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成熟則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來源:公開信息,銀科金融研究院
投資分析
一級市場投融資為主導,二級市場個股分化顯著
當前,國內專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產業化發展主要由VC/PE機構推動,據統計,2013~2022H1國內專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累計投資金額超700億元,其中自2020年起相關投融資呈現爆發式增長,并重點集中在A/B輪。
但是,在當前資本寒冬的背景下,機器人領域的投資逐漸回歸理性,頭部機構更傾向于投資真正具備底層技術實力和行業解決方案能力的機器人企業,關注點也更聚焦于產品/方案的應用場景及可落地能力。
來源:公開信息,銀科金融研究院
二級市場方面,國內服務機器人相關上市企業較少,涉及領域以掃地機器人、控制器、攝像頭等相對成熟產業為主。以2013/01/04至2022/07/11為統計區間,相關個股市場表現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其中埃斯頓、科沃斯等個股的年化收益率相對較高。
來源:Choice,銀科金融研究院
對比同為掃地機器人領域的科沃斯和石頭科技股價走勢,不難看出在產業化相對成熟的掃地機器人領域,價格及成本已經不是核心競爭要素,關鍵仍在于產品創新研發能力、產品品類布局及線上、線下渠道鋪設能力。
來源:Choice,銀科金融研究院
展望后市,專用服務機器人的大規模產業化推廣還有賴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人工智能算法技術的成熟,以及激光雷達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大幅下降,疊加深厚的場景數據積累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屆時專用服務機器人有望真正實現勞動力替代,并助推各類下游應用中的全場景數字化和云邊端協同一體化趨勢,幫助構建智慧城市/社區以及物聯網大生態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