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恒溫的室內蝦池里,一尾尾蝦在約28℃的“溫泉”中自由游弋;養殖車間內幾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安裝在蝦池里的各種傳感器、控制器,實現環境參數采集、數據自動分析、現場自動控制和疾病預警等功能,營造出最佳養殖環境;實時監測的數據通過網絡上送云平臺,打開手機小程序,便可實現對蝦塘養殖的遠程智能監測管理……日前,筆者來到位于三門灣現代農業開發區蛇蟠涂區塊的寧波原坊科技有限公司,在全數字南美白對蝦育繁一體化項目1號車間看到了一幅幅極具科技感的畫面。這是寧海縣首個全數字工廠化水產養殖項目,寧海由此開啟智慧養殖時代。
2020年12月,全數字化南美白對蝦育繁一體化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如今,一期工程已完成工程總量的75%,5座養殖車間中的1號養殖車間已投入使用,首批蝦苗在今年3月試投苗,不日將“跳”上市民的餐桌。全數字化養殖管理系統不僅具有“一鍵啟動”的便利,也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企業自主研發的水循環技術,讓水的重復利用率達80%以上,預計每年可節省285萬噸養殖用水,讓養殖過程環境更友好。
“預計到今年9月,項目可以全部完工并投入生產。”原坊科技董事長齊玉田告訴筆者,項目推進如此順利,離不開各責任單位的大力支持。“如果不是寧海縣三門灣現代農業開發區建設指揮部的一站式服務,我們不可能簽約即開工,也許只能完成目前項目進度的一半。”齊玉田表示,項目簽約前,指揮部已經完成了項目用地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配套,企業簽約即可進場。此外,由于開工建設前需要申報設施農用地,申報材料需經多部門審批,涉及很多專業材料,企業自助申報非常費時費力,需要反復修改。為此,指揮部專門成立企業落地服務小組,項目簽約前為企業提供申報資料清單,平面布置等專業類材料編制調派專業人員參與,“一站式”服務提高了審批效率,縮短了審批時間,加快了項目落地。
“像原坊科技這樣投資過億的新型農業企業,在我縣落地尚屬首次,這類項目對我縣養殖產業具有明顯的示范效應,可以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但是,我縣現有涉農資金平臺對該類產業的扶持力度與企業情況不匹配,因此縣里正在討論出臺相關政策,對新型重大農業項目提供更好的扶持和引導。”招商項目科科長葛珂珂介紹。
除了政策扶持,寧海縣三門灣現代農業開發區建設指揮部還將依托引進和合作的浙江萬里學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包振民院士工作站等科研院校和專家,做好校企對接和成果轉化,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葛珂珂告訴筆者,全數字工廠化養殖全國發展速度較快,但養殖模式仍在不斷更新升級,養殖技術和養殖管理仍需不斷摸索和研究。指揮部將為企業搭建技術支撐平臺,拓展合作空間,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多的穩定保障。
“我們搭上了數字農業的快車,為蝦塘筑起了‘智慧池’、裝上了‘智慧腦’、換上了‘智慧芯’。”齊玉田希望,通過打造這樣一個全數字工廠化養殖項目樣板,讓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認識、了解數字農業,推動養殖模式轉型升級,為當地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注入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