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以“數智上海 蝶變普陀”為主題的2021上海數字創新大會隆重開幕。大會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主辦,360政企安全集團、桃浦智創城、中以(上海)創新園承辦。
記者了解到,本屆大會從多角度、多亮點、深層次構建和展示數字化創新平臺。大會設置一場主論壇、六場分論壇,三大主題展區,匯聚數字經濟領域行業、學術和政府部門代表,交流數字經濟發展成果,探討數字化轉型前沿問題,共話未來數字創新藍圖。
360布局“1+9”系統 打造國際數字安全與生態運營中心
360政企安全集團華東總部立足上海,輻射華東,將于2022年在普陀建設完成,打造1個城市安全大腦及9個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平臺。為普陀區、上海市乃至整個華東提供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網絡安全服務。
其中包含國家大數據安全靶場、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上海分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國產化安全中心、網絡安全人才培養中心、新基建網絡安全風險展示中心、公共安全服務中心、安全漏洞運營中心、工業互聯網安全中心等一系列網絡安全基礎設施。
360參與的“基于5G+AI的校園安全‘智腦’”項目,不僅作為普陀區首批四個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之一,更入選了上海市“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項目“優秀項目方案”,未來能夠給全區校園提供安全保障。除此之外,360集團已與地方重點企業共同探索落地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為普陀區數字化轉型探索新的應用場景和運作模式。
日前,360集團正在聯合中以(上海)創新園打造國際數字安全與生態運營中心。該國際數字安全與生態運營中心將基于互惠原則,推動孵化先進網絡安全產品;并促進開展國際間網絡安全技術對話,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網絡安全技術合作模式。同時,依托政府服務和政策帶動,國際數字安全與生態運營中心將通過吸引入駐方式,持續賦能中小企業的高速發展。
中國科創大腦發布 打造世界級科創產業集群
開幕式上,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發布了“中國科創大腦”,將立足上海、放眼全球,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打造世界級科創產業集群和科創領航大企業。
通過發揮上海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及龍頭帶動作用,發揮清華大學學科、人才、科技優勢,加快建設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樞紐,服務新發展格局,助力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上海為樞紐,以“兩縱三橫”高速公路為空間布局,建設中國科創數字化引擎,集聚、整合、配置全球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資源,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網聯等高端產業,建設協同創新共同體,實現資源共享、成果共用、產業聯動,構建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創新全流程的產業創新鏈。
“中國科創大腦”先期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建設先進算法基礎科學中心、人工智能芯片應用實驗室、智能網聯產業研究院,鏈接清華大學集成電路、計算機等院系的科研、人才和產業界校友力量,共建云計算中心、智慧交通中心、自動駕駛中心、檢測標準認證中心,突破一批卡脖子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建設智能網聯產業基地和生態體系,培育世界級智能網聯產業集群。
上海首個!《普陀區支持數字化轉型發展實施意見》發布
本次2021上海數字創新大會開幕式上,普陀區科委發布了《普陀區支持數字化轉型發展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是在2021年以來普陀區全面推動區域數字化轉型發展并取得了豐碩成果的基礎上,為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參與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性,普陀區在市數字化辦的指導下,在區級層面率先開展數字化轉型專項政策研究并制定出臺。
《實施意見》從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側和供給側入手,通過對新項目、新產業、新基建的引導,著力營造多元主體競相參與的數字化生態氛圍。扶持范圍包括三方面:一是以需求為導向,推動數字賦能千行百業;二是支持數字化新業態、新路徑、新模式落地普陀;三是加快新基建建設,為數字化轉型提供高速泛在、智能融合的承載基礎。
《實施意見》將從項目建設、創新激勵、平臺搭建和宣傳推廣等四個方向予以扶持。在項目建設方面,支持以“跨領域、融數據、可推廣”為標志的數字化轉型項目,打造一批應用場景標桿。在創新激勵方面,引導數字化研發機構落地、實施數字化創新大賽激勵、推動信息服務高端化轉型,吸引數字化高端產業集聚。在平臺搭建方面,鼓勵創新型融合應用機制、支持行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和國內外開源組織落戶,搭建數字化產業孵化平臺。在宣傳推廣方面,推動重大活動舉辦并落地普陀、打造人才培育和實訓基地,營造數字化轉型良好氛圍。
《實施意見》是全市首個區級數字化轉型專項政策,也是普陀區打造“數智普陀”品牌的重要制度創新,對于進一步推動形成普陀數字產業新高地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智能軟件賦能 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創新平臺再度升級
本次大會設三個分論壇,其中“智能軟件賦能工業數字化轉型分論壇”由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創新功能型平臺承辦。
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創新功能型平臺是列入上海市支持科創中心建設“四梁八柱”首批規劃的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平臺總投資分別2.88億元。
上海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創新功能型平臺于2018年3月正式運行,面向汽車電子、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安全攸關領域,聚焦工業控制系統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核心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協同既有國家級和省部級技術創新平臺,形成涵蓋技術研發、仿真驗證、監測預警、培訓咨詢、產業對接等功能服務,打造鏈接政府、產業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校、社會資本等相關主體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生態服務平臺。
平臺目前擁有112項知識產權,并入選國家工信部信息服務業平臺名錄,成為信息服務類上海市唯一入選單位。平臺公司與市水務信息中心建立的聯合實驗室揭牌,可信軟件創新研究院啟動建設。推動CNAS實驗室建設,征集“車載時間敏感網絡的建模與涉及方法研究”開放課題項目20項。組建平臺招商專班培育產業發展,當年引進企業7家,累計招引企業24家。
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提升 迅速形成聚集效應
大會展覽現場,一款三維末端牽引康復機器人ComfoMaster引起了眾多參觀者的興趣。該機器人是一款集認知訓練、ADL訓練、鏡像訓練、關節訓練于一體的三維末端牽引康復機器人。
相對于國內外其他康復機器人,其具有主動、被動、按需三種訓練模式,且可以根據患者需要實時調整助力或阻力等級。具有任意平面運動模式、三維運動模式,患者可以在任意平面或空間中運動,最大限度地康復患者的各個關節。并且可結合VR虛擬現實技術,提供多款3D/2D的多元化交互體驗,增加康復過程中的趣味性。
這款機器人由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開發,一并展出的還有平臺開發的醫療運輸機器人、智能力覺感知模組-ForceMaster、智能定位導航模組-SLAMMaster等。
平臺由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大學、普陀區政府于2017年共同注資成立,并實體運行,旨在圍繞機器人領域的重大產業需求,產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技術研究與引領性原創成果。
經過近三年的發展,組建了一支集學術、科研、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高層次專家,指導機器人平臺研究與成果轉化方向,目前團隊人數達100余人,在技術平臺、成果轉化、產業集聚、協同創新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快速助推機器人行業快速發展。
2021年,平臺完成智能化任務調度模塊研究,初步突破多臺移動機器人協同作業的共性關鍵技術,起草完成6項機器人相關標準。同時,牽頭成立長三角機器人產業平臺創新聯盟,累計發展會員單位122家;平臺當年引入企業8家,累計招引企業28家。
據介紹,2021上海數字創新大會,立足國家數字化發展戰略,融合中國乃至國際數字創新產業資本、專家學者,以及各行各業領導者智慧,將對全面推動上海普陀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示范區域,為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起到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