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張沛)眼下本該是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的銷售淡季,但隨著機器人“新工友”陸續上崗,如今淡季不淡,反而喜迎“井噴期”,客戶拿著訂單爭著“搶貨”。
“現在公司大力提倡智能化,引進數字化生產線后,不僅產品質量更好,生產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對于我們一線工人而言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生產線主任李歡告訴記者,以前每條生產線需要28名工人,隨著機器人“新工友”上崗,如今每條生產線只需要3名工人。
今年以來,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礦用車橋板塊持續火爆,裝配、機加單位優化排產,在持續高產的情況下,礦用車橋全過程單元高負荷運轉,實現了每日320根的穩定產出。“在‘智造’的幫助下,我們實現最大資源利用率,進一步釋放產能,截至10月底已累計產銷超4.3萬根,同比增長20%,11月份突破8400根,創造歷史最好成績。”郭玉偉說。

日前,記者走進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入口處整整齊齊地堆放著成品,正等待裝車發送。車間里,生產線上的工人們正緊張忙碌著,加班加點地趕制訂單。
抓取毛坯、調整姿態、送入車床……在自動化轉向節機加A線,只見機械手臂迅速取料、加工,一系列靈活自如的操作使得整個流程下來只用了不到6分鐘,而以前這樣一個過程,人工需要花費至少10分鐘以上的時間操作。

“現在公司大力提倡智能化,引進數字化生產線后,不僅產品質量更好,生產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對于我們一線工人而言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生產線主任李歡告訴記者,以前每條生產線需要28名工人,隨著機器人“新工友”上崗,如今每條生產線只需要3名工人。
李歡指著一個顯示屏,邊操作邊介紹說,機器人“新工友”的又一大特征是精準,自動化操作和在線監控讓測量精度和產品計數誤差極大下降,讓生產效率更加精準高效。
機器人上崗,“節約”了大量普通工人,提升了生產效率,企業在推進智能制造過程中交出了亮眼的穩增長成績單。
如今,通過“智造”加持,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車間的自動化生產占比達到58%,自動化改造后產能提升10%至15%。
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郭玉偉表示,搶抓機遇是穩增長的前提,而“智造”幫了企業大忙。面對新一輪重卡行業的深度調整,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陸續實施了一系列重大變革和舉措確保穩增長。國際市場創新求變抓機遇,出口銷量屢創新高,一至三季度出口量較去年同期實現翻番增長,完成全年目標的85%。

今年以來,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礦用車橋板塊持續火爆,裝配、機加單位優化排產,在持續高產的情況下,礦用車橋全過程單元高負荷運轉,實現了每日320根的穩定產出。“在‘智造’的幫助下,我們實現最大資源利用率,進一步釋放產能,截至10月底已累計產銷超4.3萬根,同比增長20%,11月份突破8400根,創造歷史最好成績。”郭玉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