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進入最后沖刺階段。自動化、智能化的“無人工廠”,會分揀搬運的移動機器人,能舉起25kg貨物的迷你叉車……經過三天鏖戰,選手們將技能發揮到極致,美好的職業前景正向他們招手。

一件件精巧實用的成品背后,是廣東制造業和技能人才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廣東努力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做好制造業高質量這篇大文章,為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作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不斷涌現的高技能人才也為廣東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提供最大支撐。

制造團隊挑戰賽:三名高手聯袂比武叉車制造
往屆技能大賽上,廣東技能健兒在機械工業領域的表現非常搶眼,數控銑、數控車、團隊制造挑戰賽、工業機械裝調等項目人才輩出。這些項目是國家工業水平的直接體現。而在這些項目中,制造團隊挑戰賽堪稱“最難”,在所有項目中,只有這個項目被稱為“挑戰賽”,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三天的比賽中,選手們根據圖紙打造一輛可以搬運25kg貨物的迷你叉車。不僅要比叉車搬運的精度和速度,連打造叉車的物料成本也是考核中的一環。
制造團隊挑戰賽裁判長助理劉培桐,曾在該項目代表中國出征世賽,是名副其實的“全能王”,因為該項目要求參賽選手具備制圖知識,掌握3D和2D建模軟件、CAM軟件等制圖技術,具備加工知識,熟悉各種機床的安全工作步驟,還要具備設計知識、鈑金知識、電子工程知識、焊接知識、裝配知識……

劉培桐表示,這是大賽中唯一一個三人參賽項目,不光參賽人數多、比賽時間長、選手之間要默契配合,還要求選手們都是設計、制造、組裝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不僅要有各自方向的拿手絕活,還要有超越自身專業和技能界限的思維能力,如此才能將團隊綜合實力發揮到極致。
“與其他項目不同,該項目連時間都是算分的。”劉培桐表示,如何在叉車保證精準不出錯的情況下,節省成本,快速完成比賽,是最大難點。

智能加工:國賽項目現場見證工廠“誕生”
近年來,智能制造已深入人心。那么,到底什么是智能制造?智能生產線長什么樣?來全國技能大賽機器人系統集成項目看一看就知道。

作為2022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新增的比賽項目之一,機器人系統集成項目早已廣泛運用在工業制造生產中。此次項目考核內容亦源自實際,要求模擬一個小型無人工廠的環境。
整個賽事分兩天半進行,共15個小時。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選手兩人一組,要完成機械系統設計、電氣系統設計和傳感器應用安裝。隨后,選手要將機械系統與電器系統連接起來,最后開展系統編程、文檔編制等工作。

該項目的場地經理表示,廣東制造轉為廣東“智造”,對于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更加廣泛、成熟。“在食品包裝、汽車噴漆、焊接、醫療等多個領域,都能見到工業機器人的身影”。
移動機器人:
分揀、避障、搬運樣樣精通
六七平方米的賽道里,機器人穿梭于木板隔出的幾個“倉庫”中,找到并拿起“貨物”,搬運到指定地點放下……在移動機器人項目賽場,機器人正按照流程演示考核內容。
除了無人工廠外,全國技能大賽項目現場還有許多與智能現代化相關的項目,移動機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一項團隊比賽,兩人一組、分工配合,分別負責軟件編程和硬件設計,完成移動機器人的設計、組裝,控制機器人模擬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真實場景,進行抓取物體、移動等指定任務動作。
“移動機器人是高度融合的產品,涉及機械設計、傳感器技術、視覺識別、路徑規劃、自主導航等技術,非常考驗參賽者的綜合編程和調試能力。”移動機器人項目場地經理龐春表示,比賽3天均有不同任務,最后,所有機器人還將進行大比武,比拼十分精彩,集觀賞性與競技性于一體。

當前,移動機器人產業蓬勃興起。“未來,移動機器人將替代人進行貨物的搬運、分揀等工作,既節省人力成本,又提高精準度。”該項目裁判長表示,這一專業的學生與項目選手,不僅在物流、倉儲等行業具有就業優勢,還能滿足企業轉型升級需求。(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