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沖擊、各種新潮品牌的崛起,不斷壓縮著傳統鞋企的生存空間。繼女鞋品牌星期六轉型直播電商后,又一家老牌鞋企謀求跨界,而跨界的行業則是工業機器人制造。
停牌一天后,1月2日晚間,“真皮鞋王”哈森股份披露關于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公司擬購買江蘇朗迅工業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朗迅”)90%的股權及其他兩家江蘇朗迅關聯公司部分股權。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鞋服行業正面臨多方面挑戰,通過跨界轉型,可探索新的市場機會,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實現業務多元化和分散風險。而到底是在主業基礎上跨界擴張,還是一舉剝離或拋棄主業,需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市場環境進行綜合考慮。
凈利潤連虧三年
“真皮鞋王”跨界機器人制造
根據公告,哈森股份正在籌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江蘇朗迅90%的股權、蘇州郎克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45%的股權、蘇州曄煜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23.0769%的份額,同時公司擬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交易完成后,哈森股份將直接持有江蘇朗迅100%的股權、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蘇州曄煜100%的份額、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蘇州郎克斯58%的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哈森股份成立于2006年,主要從事中高端皮鞋的品牌運營、產品設計和銷售,曾獲得“中國真皮標志名牌產品”“中國十大真皮鞋王”等稱號。2016年6月,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江蘇朗迅成立于2021年4月,注冊資本375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工業機器人制造、電子元器件制造、智能機器人的研發等業務。事實上,早在2022年12月,哈森股份就向江蘇朗迅增資2000萬元,從而持有江蘇朗迅增資后10%股權。
從事鞋業十余年,為何跨界收購電子設備制造企業?2024年1月3日,記者就此致電哈森股份董秘辦,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不過,業績承壓明顯已是不爭事實。2020年-2022年,哈森股份已連續三年歸母凈利潤虧損。2022年,公司實體店鋪凈減少96家,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擁有店鋪數1144家。2023年前三季度,哈森股份繼續虧損48.71萬元。
傳統鞋服企業的自救之路:
跨界醫美、直播電商
受消費習慣、消費環境等因素影響,傳統服裝皮鞋等行業業績持續走低,隨之而來的是關店潮。不少鞋類上市公司因嚴重虧損,最后不得不宣布破產退市,也有的通過“脫鞋”跨界實現了自救。
早在2018年,女鞋品牌星期六便與遙望科技牽手,開始布局直播電商領域。此后,隨著戰略轉型的逐步推進,其主營業務也發生重大變化。2021年公司互聯網廣告業務營業收入達22.6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80.62%;時尚鞋履業務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已縮減至19.12%。
2022年12月,星期六正式更名遙望科技,重點專注直播電商業務。到2023年6月,其互聯網廣告業務占比擴大至90%,“女鞋第一股”的名字也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也有鞋服品牌在繼續深耕主營業務的同時推動多元化轉型。例如,靠時尚女裝發家的朗姿股份選擇進軍醫療美容領域,接連收購了“米蘭柏羽”和“晶膚醫美”等醫美品牌。
2023年上半年,朗姿股份醫療美容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9.06億元,占整體業務收入的39.18%。原主業女裝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9.09億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39.29%,且較上年同期同樣實現增長。在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醫療美容營收占比已超過女裝。
立足主業還是“脫鞋”跨界?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認為,選擇跨界領域時,傳統鞋服企業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首先是市場前景和盈利能力,其次是自身實力和資源匹配度,以確保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實力并實現資源整合。此外還需考慮風險控制與合規問題。
而跨界轉型是否意味著要完全拋棄主業,則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企業的主業仍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同時新領域與主業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和互補性,則可考慮在保持主業穩定的基礎上逐步拓展新領域。這樣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優勢,降低跨界轉型的風險與成本。”朱克力指出,但如果主業已陷入困境且難以扭轉局面,或者新領域與主業完全不相關且無法形成有效的協同效應,就需要考慮完全拋棄主業并全力投入新領域之中,從而避免資源的浪費和精力的分散,集中優勢兵力在新領域中尋求突破與發展。
但鞋服企業是否只有跨界這一條出路?
曾在多家服裝企業擔任高管的良棲品牌創始人程偉雄認為,鞋服品牌在穿著需求市場是剛需,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產品力,在面輔料和功能版型差異化上發力,是穿著剛需市場突破當下中國市場產品同質化的產品策略。“做好品牌用戶需求,洞察用戶產品和功能偏好,品牌依然空間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