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BionicM(健行仿生)近期已完成了數千萬人民幣新一輪融資,NEC資本的全資子公司NVenture Capital領投,投資人還包括Shinsei企業投資、東京大學的全資子公司UTokyo Innovation Platform,Kiraboshi資本,Chiba銀行資本,AIS CAPITAL,個人投資人前Anker Japan CEO井戸義経先生和EPS控股董事長厳浩先生。

Bio Leg(白鷗)
BionicM(健行仿生)CEO孫小軍博士表示,籌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首先,擴大智能動力假肢機器人旗艦版Bio Leg(白鷗)和普及版Cybo Leg(賽博)的銷售;其次,研發下一代智能動力假肢機器人,開啟步態運動傳感和步態輔助技術的研發;最后。加強組織結構,加快業務增長,進一步將產品推向全球市場。
據了解,目前,公司正在著手申請FDA,有望明年進入美國市場;另外,已經和美國的代理商商洽談合作。
BionicM(健行仿生)于2018年先后在日本和中國創立,在東京和深圳同步運營,是一家專注于提高個人移動能力的智能可穿戴機器人的國際化公司,通過運用東京大學的人型機器人技術,設計出了智能動力假肢機器人。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在售的大多數假肢都不具備動力。假肢沒有動力輔助,會導致假肢用戶在使用時身體負擔比較大,日常生活也常常會受到限制。全世界下肢截肢者的數量一直不斷增加,從下肢截肢者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角度來看,需要更多的高端假肢。據了解,全球大概有1200萬下肢截肢人士,市場規模大概在60億美金。
2021年,BionicM(健行仿生)在日本和中國推出了Bio Leg(白鷗)旗艦版智能動力假肢,這是首個由亞洲公司研發、生產并銷售的高端智能動力假肢,而之前高端假肢市場則一直是由歐洲和美國的假肢公司所壟斷。據介紹,智能動力假肢機器人從2015年在東京大學JSK機器人實驗室開始研發,2018年正式以BionicM(健行仿生)公司的名義進行研發生產,2021年Bio Leg智能動力假肢機器人經過10代樣機迭代終于開始量產銷售。

Bio Leg(白鷗)
值得一提的是,Bio Leg智能動力假肢中的電機驅動技術由BionicM(健行仿生)自主研發。孫小軍介紹到,“為了滿足假肢用戶在任意場景下的安全需求,它可以瞬間輸出大電流而輸出大扭矩。在反向驅動時具有反向電壓保護功能,在反向驅動時具有能量回收功能,電能儲存在EDLC中。”而通過Bio Leg智能動力假肢所研發出的核心電機驅動技術有望在其他機器人領域得到使用。通過將電機驅動技術與電機集成后可以提供機器人驅動解決方案。
為了讓更多肢殘人士用得起的產品,基于Bio Leg(白鷗)的技術和經驗,公司在今年2月初,發布了Cybo Leg(賽博)普及版智能動力假肢,有望成為性價比最高的一款智能動力假肢。
此外,傳統的步態運動分析需要在室內使用運動捕捉設備和力板,在室內有測量設備的條件下才可以獲取膝關節角度、髖關節角度、地面反作用力等數據,但很難獲取戶外日常活動的運動數據。現在,Bio Leg智能動力假肢安裝了多個傳感器,可不受地點或時間的限制,隨時搜集假肢用戶的運動數據,并且將搜集到的運動數據用于康復訓練和步態分析,為康復可視化,從而為假肢技師、理療師和假肢用戶提供參考,加速康復訓練過程。
孫小軍也透露到,為了拓展美國市場,公司將于今年下半年進行下一輪融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