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五屆進博會正在進行時,在今年的技術裝備展區,機器人成了大家競相一睹“芳容”的“網紅”。
第五屆進博會正在進行時,在今年的技術裝備展區,眾多具備現實應用能力,且處理能力超強的機器人組團亮相。從本屆進博會上,也不難發現,與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近年來大熱的“元宇宙”技術相結合,機器人的力量、速度、感知等能力不斷增強,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工業機器人,正在從成熟走向超越,超越機器與人傳統的能力邊界。
更高效、更靈活、更安全
機器人的能力閾值不斷提升
在全球四大機器人家族之一的NACHI不二越的展臺現場,記者看到,不二越通過控制高速SRA系列機器人,使6臺機器人相互聯動,組裝汽車車體。據悉,這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在該企業“EV汽車技術”展區中,還展示了在不將減速機的軸切屑的情況下,僅需幾秒鐘就可以高精度加工搓齒機和搓齒板。據工作人員介紹,機床和工具的完美結合,提高了加工的精度以及工具的長壽命化等。

除了車間的應用場景之外,機器人更大規模的運用體現在物流上。物流是重勞動力,所以機器人主要解決勞動力替代問題。
而更加應景的機器人應用是在倉庫中。比如部分倉庫中,貨架在7-8米,人工取貨非常麻煩,且操作成本高,而用機器人則可以在一定高度內隨意作業,既減少安全事故又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針對這些問題,在往屆進博會上,德國企業永恒力展出的自動化倉儲解決方案,觀眾可以非常直觀地體驗、觀察全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的倉儲流程。
今年,該企業憑借其在中國深耕細作20多年,積累的大量自動化項目實踐經驗基礎上,開發出了集韌性、時效性、高協同性、可持續性于一體的模塊化組合方案,配合成熟的仿真軟件,以滿足中國內部物流市場更快速變化、發展的需求。
abb的機器人,則在今年的進博會上,展示出了更高效、更便捷的協作能力。ABB新一代協作機器人GoFa配合工業焊接系統,無需搭建復雜的安全防護系統,即可與人共享工作空間,高效完成焊接作業。GoFa機器人提供卓越的動力和限力性能,以最快每秒2.2米的速度進行作業,領先于同級別的其他協作機器人。
不僅如此,本屆進博會上展出的協同機器人,與人協同作業時的安全“意識”也越來越強。不二越展出了非接觸干涉檢測功能的機器人“CMZ05”,可在機器人與人接觸之前,檢測到人的接近,并停止運作。人類同事只需使用平板電腦就可以直觀地操作,更安全,更簡單地使用協作機器人。
能干“細活”,能培訓員工
機器人的能力范圍不斷擴充
一些偏小型的機器人也有不少用武之地,未來有望把“精工細活”交給它們。節卡機器人集成力傳感器、夾爪等,通過“本體+執行+感知”三維融合,實現柔順裝配,體現了節卡機器人的靈活性。機器人搭載力傳感器,還可設定力控終止條件,可根據外力自適應調整姿態,保證精準裝配,實現電子行業的高效自動化裝配。
在一些電子原配件上,機器人也可以進行精準的上膠,這主要用于部分需要精確操作的儀器上。機器人也可以進行自定義學習,從而完整復刻異形軌跡,實現精準涂膠或其他加工方式。
“元宇宙”可以說是今年技術界的熱詞,“老朋友”微軟就帶來了工業場景——智造工廠。戴上微軟MR眼鏡設備,通過識別跟蹤就能實現對真實發動機協同操作指導。記者在現場看到,3臺微軟HoloLens 2利用自身的傳感器結合3D實物識別跟蹤技術將3D虛擬模型無縫疊加到真實發動機上,任何一個人在現場都可以對真實發動機進行透視,拆解,獲取實時數據。發動機仿真工作運行狀態,并且每個人的操作其他人都可以看到,像是走進一個“元宇宙”的空間。
unity則在現場展示,如何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對工廠產線進行遠程操控。項目負責人王碩告訴記者,該技術還可應用在工廠培訓技術人員時,通過3D建模技術,可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機組的維護保養、巡檢巡修、故障排查等模擬實訓教學等工作。
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
助力培養技能人才
而隨著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熱潮,對培養面向未來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和新工科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記者注意到,進博會上,來自全球各國的機器人企業,不僅帶著自家的明星產品、“拳頭技術”為中國高質量發展貢獻價值,也在高等教育、高技能人才培養等方面,與中國大學、企業積極開拓合作。
在中國,ABB與教育部及渠道伙伴合作,進行了職業院校師資培訓和教材開發,聯合編寫了超過200本教材,并為院校提供學校版RobotStudio,實現智能制造數字化教學創新。同時,ABB已在全國近千所職業院校進行機器人課程的推廣,每年畢業學生超過3萬名。隨著中國高等院校更廣泛地設立機器人專業,ABB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中國大學的科研型項目中,通過與課題組合作,支持前沿學術研究。
施耐德電氣則于2009年就在中國發起“碧播職業教育計劃”,致力于創新職教發展模式,賦能年輕人成為產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2021年,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碧播計劃”攜手施耐德電氣和法國國際教育研究中心,三方共同打造了“中法能效管理應用人才培養和研究中心”。近年來,該中心的就業率實現并保持98%的高位穩定。
從今年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上,記者感受到,通過技術加持,智能制造在各個場景中的進一步落地,“機器替人”正從成熟走向超越。而隨著“機器換人”中的技能人才培養受到廣泛重視,未來的制造業將更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