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發展的推動下,汽車出行已經非常普遍,近兩年在汽車業界,熱門話題除了電動汽車外,想必就是自動無人駕駛技術了,但由于自動駕駛技術事故頻出,一直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施,與自動駕駛相比,自動停車機器人設備是人們更迫切的需求,而且在落地的過程中也比較安全。
在自動泊車這件事上,不同人有了不同的解決方式,一方著重在機器視覺和自動駕駛技術,另一方則看好自動停車機器人設備,兩者對比之下孰優孰劣?
在城市中心,堵在路上的汽車中有多達三分之一是想要找個地方停下來。大部分人在開車時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繞著訂好桌位的餐廳轉了一圈又一圈,祈禱有人馬上離開,這樣就能夠有地方停車了。
而且,停車場的構造也特別“奇葩”。先不用說從停車場走出來要浪費多長時間了,單單是在里面開車就讓人非常頭暈,各種下坡、盤旋。好不容易發現一個空位,又窄又小,又到了考驗倒車入庫的時候,著實讓人苦不堪言。
在有些人看來,停車是自動駕駛汽車技術能夠解決的問題,當你到達目的地的時候,你可以讓汽車自動駕駛,去尋找一個車位。然后在你需要開車的時候,再把車召回來。然而,在亞利桑那州發生了一起致命事故,一輛Uber自動駕駛測試車撞死了一位推著自行車過馬路的行人,凸顯了自動駕駛汽車以正常速度行駛存在的危險。
說到自動駕駛,我們現在討論的已經不再是能行不行的問題,而是多久落地的問題。不過,自動駕駛是個很大的話題,我們今天談一個有望更早實現的技術:自動泊車。
在談自動泊車之前,先想象一個場景,一個原始人被一條河攔住,但他想去河的對岸,那該怎么做?把這個問題拋給眾人,答案無非兩種:第一種,學會游泳,游過這條河;第二種,造一座橫跨兩岸的橋。
其實這個答案背后折射出不同的行為邏輯:一種是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另外一種則是改造世界。在自動泊車這件事上,也分為兩派:適應世界的機器視覺派和改造世界的自動化停車設備派。
自動化設備解決方案
相比機器視覺方案的行為邏輯,自動化設備方案就截然相反:自身不需要改變,而去改造環境,一勞永逸。
上海匯聚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精度,高載荷,可擴展的智能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研發一款采用麥克納姆輪技術全向移動的自動停車機器人,使用自動導航系統,多車調度系統和手機APP,用戶只需要將車停入自動泊車庫的緩沖區,在手機APP按下存車便可離開,接下來便由機器人完成搬運,節省了大量找車位的時間,實現全程無人自動化停車、取車。
綜合對比下,兩個思路的自動泊車解決方案各有千秋,初衷都是在簡化停車這件事。但自動停車機器人可以適用于新建、改建的各種類型的停車庫,目前各大城市數量最多的還是傳統的平面停車場,而自動停車機器人的誕生可以為傳統平面停車場帶來改造的機會,讓平面停車場也能擁有立體自動停車場的智能管理、停車速度快等優勢。而且由于是自動停車,車庫里只有機器人在工作,無需留有上下車門的空隙和坡道或私人車道,可實現提高車庫50%以上的停車密度。未來必將是一個更加高效快捷的社會,有了眾多黑科技的技術加持,也使得我們對未來的出行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