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8月5日訊(深圳商報首席記者袁靜嫻)深圳最新發布的《深圳市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2021年)》的數據顯示,從企業數量上來看,深圳市工業機器人和非工業機器人已經平分秋色,各撐起一半天。近日,記者分別采訪了工業機器人與非工業機器人的代表企業,從中窺探深圳智能機器人的發展之路。
藍胖子:用算法改寫智能機器人
在聯邦快遞的華南電子商務分揀中心,一臺2米多高、占地40平方米左右的紫色機器人,利用特制的抽屜狀爪手與傳送帶無縫銜接,爪手底部傳送帶向內移動接收包裹,向外投放包裹至快遞編織袋。這是來自深圳藍胖子機器智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藍胖子)的智能分揀機器人。

藍胖子創始人、CEO鄧小白向記者介紹,在藍胖子智能分揀機器人的操作下,平均每3.6秒就可以分揀一件包裹,不會存在誤分情況,分揀準確率達99.99%,單套分揀機器人可覆蓋的目的地數量可擴展至100多個。
近日全球權威機器人媒體《機器人商業評論》公布了2022年度RBR50創新獎榜單,藍胖子憑借為聯邦快遞提供的智能分揀方案登上榜單,是4家上榜的中國企業中唯一的機械臂類機器人公司。
2014年,在物流業深耕多年的鄧小白,看到了機器人在物流場景中的應用前景,決定和小伙伴創業,在深圳成立藍胖子,英文名為“dorabot”。喜歡看哆啦A夢的人對“藍胖子”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在鄧小白看來,藍胖子機器人的愿景是能像哆啦A夢一樣,要什么就變什么,區別是哆啦A夢靠百寶袋來變,藍胖子則用算法來變。
把人工智能技術“放”到機器人身上,再運用到物流場景,算法是離不開的關鍵一環。目前,藍胖子在算法方面的布局有四大方向:計算機視覺、機械臂的控制和運動規劃、移動和多機協作、智能拼柜裝箱等AI算法。
藍胖子的業務可以概括成為物流業進行技術賦能,運用多種創新人工智能技術及軟硬件應用,為物流、快遞、電商倉儲、海/空港等場景,提供包含分揀、運輸、拆碼垛、入庫、裝卸載等環節的一站式機器人解決方案。除上述手眼結合的機械臂外,還有智能叉車板塊,在無人駕駛相關技術下,叉車成功實現全自動化;算法驅導方面,把航空航線和地面資源做全自動的動態匹配,可以實現物流的違禁物品查驗、集裝箱的排布、路流系統的規劃等。
如今,在工業生產的各環節中,智能機器人早已遍地開花。但把時間倒退回2014年,鄧小白剛創業時,把智能機器人應用到物流快遞行業的想法,在大部分人眼里還是個新概念。為了讓更多人看到機器人的優勢,2015年藍胖子開啟商業化運作后,鄧小白與創業伙伴一邊搞研發,一邊跑市場。
2020年,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看到了機器人在疫情中發揮的作用與前景。“藍胖子在挑戰中適時抓住了機遇。”鄧小白說,與全球知名國際快遞服務商DHL的合作,讓藍胖子走上了在物流快遞行業快速規模化落地的道路。
以此為契機,藍胖子的業務也迎來了一個新的爆發點。目前,藍胖子在全球范圍已擁有數十個知名客戶,包括DHL、FedEx、UPS、BASF、宜家、長青集團、微眾銀行、深圳大學等企業和機構,并與包括中國電信在內的企業達成5G機器人研發及應用合作。
“當前,智能化轉型已是各行各業面臨的共同選擇,憑借前期的技術積累,藍胖子正駛入公司發展的快車道。”鄧小白說。
優必選:讓智能機器人走入千家萬戶
在2016年的春晚舞臺上,540臺形似小孩子的優必選機器人Alpha,伴隨著歌手孫楠的歌聲,跳著整齊劃一的舞蹈,引起了海內外觀眾的注意。Alpha是優必選科技第一款真正意義上走進大眾視野的商用小型人形機器人。后來,這支機器人舞蹈憑借“最多機器人同時跳舞”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優必選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
全球服務型機器人家庭里,專注于人形機器人的企業并不多,優必選是其中一家。2019年,國際機器人專業媒體TheRobotReport評出“10大值得期待機器人公司”,優必選是唯一被提名的中國企業,共同在列的還有微軟、亞馬遜、波士頓動力等知名機器人企業。
優必選成立于2012年,以“讓智能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讓人類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為使命。“也正基于這個初衷,優必選決定把‘人形機器人’作為產品特色。”近日,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優必選科技副總裁、研究院副院長龐建新如此表示。
龐建新介紹,2016年,優必選科技開始研發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Walker,從賦予Walker雙足,到雙臂、雙手,再到會上樓梯、會下棋、真人相似身高、相似體重,更適合家庭服務場景的WalkerX,優必選讓大家感受到大型人形機器人并非遙不可及。
2020年以來,優必選的智能服務機器人沖在了疫情防控一線,提供了智能服務機器人Cruzr(克魯澤)、紫外線消毒機器人ADIBOT(凈巡士)等多套解決方案,創新抗疫方案在多個國家落地應用,依靠實用性與便捷性實力“出圈”,讓更多人看到了智能服務機器人的廣闊空間。
目前,優必選科技已布局了包括高性能伺服驅動器、機械傳動、運動規劃與控制、計算機視覺與感知、智能語音交互、SLAM與導航、人機交互和手眼協調等核心技術,同時推出了機器人操作系統應用框架RO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