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7月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深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改革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校層次類型結構日趨合理,與經濟社會發展匹配度顯著增強。“雙一流”建設高校支撐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能力大幅提升。

《實施方案》明確了主要任務,包括優化高校類型結構、提升高校學科水平、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提升高校學科水平
強化新興交叉學科建設。建立新興交叉學科發展引導機制,實施新興交叉學科建設培育計劃,探索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新方式。打破學科壁壘,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國家安全、國家治理、儲能技術、生物醫藥、航天航空等為重點,著力布局培育一批新興交叉學科。推進“人工智能+學科群”建設,構建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促進傳統優勢學科智能化應用,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強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積極爭創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大力推進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促成多學科協同攻堅,在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培植新的學科增長點。
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瞄準集成電路、網絡空間安全、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量子科學、核科學與技術、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卡脖子”和前沿領域,發揮多學科專業協同育人優勢,促進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加大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緊缺博士人才自主培養力度。
分類培養人才。引導高校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合理確立人才培養目標,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分類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加快發展應用特色鮮明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鼓勵高校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大訊飛、長鑫存儲等省內外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聯合培養研究生,建設一批聯合培養基地,招生計劃單列。
此外,《實施方案》還規定了主要措施,其中之一為積極組建新型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機構等平臺。
具體來看,布局省級科研創新機構。推動高校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能源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深度開展協同共建。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關鍵核心技術,建設一批多元主體投入、市場化運作的省級研發機構,在省屬高校加快布局省級重點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