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仰、下仰,前進、后退……”7月4日,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正式開啟,在國網新疆電科院高壓所變電技術室,技術人員張清川正在新疆電力機器人管控平臺上,對遠在1000公里以外的220千伏棉城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下發指令遠程巡檢,同時詳細察看當日各個變電站巡檢機器人的檢查數據。

王潔攝
新疆電力機器人管控平臺包括流媒體轉發、機器人接入、數據存儲、綜合展示、智能告警分析等五個模塊,可以實現對各變電站機器人系統有效的集中監管,向巡檢機器人遠程下發命令。接收任務后,巡檢機器人立即開展對該站的紅外測溫等巡視任務,并實時向主站回傳任務進度、機器人狀態及實時巡檢畫面。運用新型智能巡檢機器人,運維人員無須到達現場,通過管控平臺實現遠程操作,在室內就可實現對轄區內所有變電站的例行巡視工作。
運維人員只需要通過在新疆機器人管控平臺下發巡檢任務,巡檢機器人根據指令,可以在1小時內完成1座220千伏變電站巡視,大幅減少了運維人員駐地與變電站往返時間。不僅能夠保障高溫期間電網可靠運行、提升巡檢質量和效率,而且可以大幅降低人力巡檢時間,保障高溫期間巡檢作業人身安全。

張清川攝
同時,智能巡檢機器人通過搭載可見光、紅外攝像頭等傳感器,可以替代人的眼、耳、鼻等,替代人工進行巡視,并對巡視結果進行智能分析和判斷,發現設備缺陷自動告警,系統將自動生成巡視報告,變電站設備狀態一目了然,達到了變電站巡視“提質增效”的目標。
電網安全運行與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新疆電網規模的迅速擴大,對電網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和業務連續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全疆將會有186臺智能巡檢機器人參與到各個變電站的巡檢當中來。”張清川說,在沒有打造機器人管控平臺之前,智能巡檢機器人獨立運行于各個變電站,必須到變電站才能對智能巡檢機器人進行操作,也只能在站端查看機器人巡檢狀態、巡檢結果、巡檢報告和告警信息,以及實現控制機器人巡檢任務等功能,而且每個變電站的機器人運行系統均相對獨立,不能對巡檢機器人進行集中監控,也無法實時了解各變電站現場運行情況。
同時,新疆地域廣闊,運維人員到達最遠的變電站往返路程就要耗費20小時左右,完成一座變電站的巡視任務也需要3至4小時,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安全風險也更高。
國網新疆電科院隨機開展調研,立足實際工作中的痛點、難點、堵點,為打通信息壁壘、降低勞動作業風險、提升變電站智能化水平,全面啟動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集中控制研究,打造新疆電力機器人管控平臺。在2021年3月,量身打造的新疆電力機器人管控平臺接入了第一站的數據,并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新疆機器人管控平臺已經有150余個變電站接入,并進行集中管控。據悉,今年,國網新疆電科院將陸續完成其余變電站巡檢機器人系統調試接入“作戰指揮部”,屆時新疆電網將全面進入智能巡檢時代,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升數字電網建設質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