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至22日,廣東省育才幼兒院二院舉行了為期三天的“以美育兒·向陽而生”2022年科技藝術節,活動設置了眾多趣味性十足的科藝專區活動。孩教圈自主知識產權的“嶺南文化積木機器人”亮相本次科藝節,受到廣泛關注和歡迎。
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嶺南文化積木機器人”造型豐富多樣,有“廣州雞公欖、廣州早茶、廣東涼茶、廣州西關大屋、江門宮燈、佛山詠春拳、潮劇皮影戲、東莞龍舟、佛山醒獅、梅州鯉魚燈舞”十多個作品,“嶺南文化+機械積木”這種新穎的表現形式引得眾多孩子紛紛前來觀賞體驗。

“機械積木是孩子非常喜歡的玩具,但將機械積木和嶺南文化結合起來這還是第一次見,真是太神奇、太新穎了。”“我覺得這種方式非常有創意,通過孩子喜歡的積木形式創新嶺南文化,可以有效加強孩子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培育文化自信心”……家長們紛紛贊揚道。
“你們看,這個江門宮燈好厲害呀,輕輕搖動手柄就可以亮燈了。還有這個雞公欖好像真的一樣,和我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模一樣。”一位小朋友和其他同伴興奮地分享著。

據悉,“嶺南文化積木機器人”是孩教圈自主研發的積木機器人作品,它基于STEAM理念,以嶺南文化為核心,將積木機械與嶺南建筑、嶺南美食、嶺南工藝、嶺南戲劇、嶺南武學、嶺南民俗等嶺南文化有機融合,用機械動力還原嶺南文化之美,用技術賦予嶺南文化新活力,讓孩子在拼搭積木的過程中傳承嶺南文化的智慧和美學,加強對嶺南文化的了解和認知。此外,“嶺南文化積木機器人”還創新性地融入了非遺文化,用機械積木對非遺文化進行創新傳承,讓孩子在反復搭建中感受非遺文化之美,對非遺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據了解,孩教圈嶺南文化積木機器人正是運用PBL項目式學習方式,通過真實情境的提問引導孩子確定項目,然后運用所學的知識創作嶺南文化積木機器人作品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符合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