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機器人核心硬件國產化進程不斷提速,智能關鍵技術加速迭代升級,餐飲配送機器人商業化應用步伐正不斷加快。伴隨著應用端巨頭開始入局、疫情加速數字化變革,作為勞動密集型的餐飲行業,人力成本的壓力讓餐飲配送機器人迅速進入市場承擔起部分服務員的職能,進行送餐、回盤等繁重機械的工作。
機器人的加入,讓送餐模式逐漸由傳統人力轉變為人機協作,餐廳運營效率得以提升,但機器人只能解決菜品配送的中間環節問題,出餐口和餐桌仍需服務員參與協作出餐和端菜上桌,尚未真正實現餐廳內送餐自動化場景閉環,對于人力成本的減少和餐廳運營效率的提升效果顯然不夠極致。
解決“最后一米”問題,普渡發布劃時代的全自動配送機器人解決“最后一米”問題,普渡發布劃時代的全自動配送機器人而要做到送餐環節全流程的自動化,首先要突破的瓶頸就是從“出餐口到餐桌”這一端到端的配送問題。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頭雁”企業普渡科技別開生面,利用機械臂的自動抓取打通機器人在出餐口和餐桌的連接,將機械臂融入餐飲場景,推出配送機器人行業首款復合機器人A1,以劃時代的步伐,解決無人配送的“最后一米”問題。
從后廚到餐桌,打通最后一米
得益于PUDU自研菜品識別技術,普渡機器人A1通過深度學習,能夠熟練識別出餐口菜品種類。再加上PUDU自研視覺定位抓取技術,機械臂可以實時定位餐盤并精準夾取對應菜品,通過與餐飲系統的互通確保機器人送到指定餐桌。
對于復合機器人來說,機械臂在作業時會因為姿態及負載的不同而改變整個機器人的重心,進而影響機械臂末端位置誤差及穩定性,所以對底盤停靠的精度和機械臂操作時的穩定性要求與一般機器人相比更為嚴格。通過PUDU自研激光SLAM和視覺SLAM,普渡機器人A1達到了±7毫米的停靠精度,并利用“動態重心自適應模塊”實時計算抵消機器人重心的變化,從而做到“手腳并用,穩如泰山”。
此外,餐盤的種類對于機械臂的抓取效果也是一項重大考驗,不僅要抓得起,更要抓得穩。基于這一點,普渡機器人A1專為餐飲行業配送打造了一款柔性夾爪,適應80%餐盤種類。其防碰撞的設計和緩沖機構,使得陶瓷、木質或塑料等各種材質和形狀的餐具都能夠被平穩取放。
防護層層升級,守護用餐安全
然而,餐廳人流量大,在這樣高動態的復雜環境下,又沒有服務員在旁邊,機器人運行時的安全性問題備受大家關注。機械臂是否會放錯菜品位置?又是否會與顧客產生碰撞?對此,A1以自身賦予的復雜餐桌環境識別感知技術,確定可以放置菜品的空間,并實時進行最優避障路徑規劃,將菜品精準放至餐桌上。
值得一提的是,A1通過多傳感器融合的分級安全控制技術可以讓顧客與機器和諧共處,安心無虞。當有人靠近機器人視覺檢測的安全范圍時,機械臂會即刻減速;并且機械臂的紅外傳感器和電流動量的碰撞檢測更是層層遞進防護,一旦侵入相關范圍,機械臂會立刻停止運行,直到障礙物離開才繼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