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AI、物聯網、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人機協作”也成為機器人發展的未來趨勢。與此同時,國內協作機器人發展勢如破竹,一躍成為“人氣”產品,涌現出一批創新型協作機器人代表企業,如:大族、越疆科技、遨博、艾利特、節卡、達明、珞石、新松等。“安全”、“輕便”、“易用”是協作機器人的核心優勢,并且協作機器人“高性價比”,也助力更多中小企業解鎖自動化。
在此背景之下,中國機器人網緊跟行業熱門動態,與ITES深圳工業展聯合主辦了中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論壇——協作機器人應用場景技術研討會(深圳站)。本次研討會,邀請了國內協作機器人行業內的眾多明星企業,七位資深業內從業者做了精彩主題演講,提供給了觀眾們了解、認識、掌握協作機器人資訊動態的機會,為機器人從自動化到機器智能發展出了一份力。
下面就讓我們跟著小編的步伐來盤點一下各家協作機器人公司的機器人產品有何亮點,在核心技術上有何突破吧!
達明機器人銷售經理陳海平
——TM landmark技術使2D視覺實現3D定位效果
2012年達明涉足機器人產業,經過分析后發現未來協作機器人市場巨大,并在2015推出全球第一款全球內嵌視覺的協作機器人,展現了達明機器人在機器視覺領域的優勢。協作機器人正是因為它具有人機協作與柔性,才受到業界的追捧,而達明機器人最近推出了多款“有手有眼又有腦”的協作機器人,人機協作、標配視覺、一體化方案上面都有獨特的見解。
除此之外,陳總還傾情介紹了達明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優勢——TM landmark技術。該項技術是將目標物坐標系統建在landmark之上,協作機器人通過視覺看一眼,就可以運用2D視覺實現3D定位效果。達明的3D視覺通過簡單四步輕松即可順利完成任務,并且AI與視覺相輔相成,助力協作機器人更加智能,其應用場景可用于智能分類、分揀、瑕疵檢測等。
優艾智合CTO邊旭
——移動操作機器人助力產業智能化升級
當前階段,在工業上已經實現了協作機器人與人混線生產。如果把協作機器人比作人的“手”,那么移動機器人就是人的“腳”,人類手腳并用才可以走得更快更遠,機器人也是如此。邊旭先生作為優艾智合的首席技術官,對于核心技術上的掌握自然得心應手。他自豪的表示,優艾智合目前擁有三個系列的移動機器人,分別是Trans、Corgi和Kitt-x,這三種底盤可以完美適用于不同領域,并且優艾智合獨立研發的YOUISUS+集成系統,使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當獨立研發的系統加上三款機器人底盤之后以后,就可以面向智能制造與智能應用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目前優艾智合已經有100多項目落地,并且沒有一項項目爛尾,這可以體現優艾智合在供銷等一系列的產業鏈上已經十分完善。優艾智合的復合機器人業務已經實現閉環的解決方案,展示了多場景應用,充分體現了優艾智合賦能行業,驅動未來的決心。
中科新松總裁楊躒
——人機共融助推智能制造新模式
中科新松作為國內最早涉足機器人的公司,正如中國機器人事業奠基人蔣新松院士一樣,他們對于機器人的未來發展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在研討會上,楊躒首先將工業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進行了區分。工業機器人追求精度、速度和負載,類似于機床;而協作機器人強調柔性、人機交互,追求與人打交道,因此他認為協作機器人更確切的說是應該被稱為服務機器人。
那如何實現人機共融,主要分為模擬人的思考、模擬人的交互與模擬人的感知。就目前為止,機器人能夠與人類一樣思考,這條路還有很長。但是模擬人的交互與感知,協作機器人已經可以達到了,目前中科新松已經實現了傳統工業機器人與柔性、智能與安全的協作機器人之間,人機環境的交互與空間的共存。當智能軟件形成生態,協作機器人與智能硬件無縫銜接之后,協作機器人就可以在多維場景應用,在建筑、醫療、工業上為人類提供服務,解放人類,實現自動化。
遨博華南研究院院長余任沖
——全球首款理療機器人探索協作機器人多方面應用
2010年遨博董事長魏洪興就以科研人員的身份帶領科研團隊在美國開始研發協作機器人。遨博智能作為國內協作機器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魏總的帶領下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從2015年創辦公司至今,遨博新品頻發,科研創新突破明顯,市場信心雄厚。
余院長介紹,遨博智能在機器人柔順控制技術取得突破,他們發布了全球第一款量產的理療機器人。這款機器人的發布也給了業內同行們許多想象空間,他們也將在機器人理療領域繼續走下去,目前還在研發女性保養的理療機器人。位于常州的遨博生產總部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大的協作機器人產業化基地,他們旗下協作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已經全部國產化,不用在核心技術上被“掐著脖子”。
遨博能夠有此突破,也是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平臺,可以全面發展協作機器人。并且作為國內協作機器人行業的佼佼者,他們對于未來市場的期許也有著自己的觀點,遨博并不追求高價的產品,他們表示只有價格下降,協作機器人才能迎來春天,補齊短板,就是尋找人才。余院長還風趣幽默的表示,隨著社會的進步,相信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從事一些繁瑣枯燥的事情,讓人們可以有時間去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反向推動社會進步地更加迅速。
大族機器人總經理王光能
——智敬未來,用機器人解放個人
回溯了大族機器人的歷史,自2014年起大族激光就開始孵化機器人項目。2017年大族機器人自創立起,他們的初心就從未改變,就是要讓機器人走向世界,讓機器人解放個人。王光能表示,“為人民服務”是世界上所有機器人公司的共同目標。人類發展至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但是仍然有許多人依然從事著機械化的勞動。因此,機器人的開發,讓機器人更加智能,達到對人類真正的解放,也就成為了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王總介紹了大族機器人發布的新品協作機器人MAiRA,這款高度集成了最新型的傳感器,在控制系統和應用中實現了高度的人工智能集成,對協作機器人步入智能時代起到了引領的作用。MAiRA裝配了視覺、力矩、觸摸控制、非接觸式人體安全檢測與聲控,基本上所有在協作機器人身上可以應用的傳感器都在MAiRA的身上得到了裝配,功能十分強大。并且MAiRA的負載可達12-15kg,是普通協作機器人的兩倍,而其重量也只是小編的一半而已。
MAiRA的亮相,用它獨特的舒展性與靈動性,讓人賞心悅目的藍色狀態燈,給我們這些閱“機”無數的行業媒體人也帶來了眼前一亮的感覺。如今協作機器人市場隨時可能迎來井噴,這款新品無疑也是給了市場打了一劑強心劑,讓整個市場興奮了起來,也讓整個論壇進入了白熱化。
艾利特機器人市場總監任怡
——四兩撥千斤,協作機器人賦能智能制造
任總作為資深的機器人銷售,擁有十余年的市場經驗,對于協作人也有自身獨到的看法與見解。在研討會上,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概括了協作機器人具有“輕”和“巧”兩大特點,協作機器人為何能夠備受青睞,也是因為它符合人類希望運用機器實現“省錢、省力、省時間”的目的。結合協作機器人與市場,非標、柔性一直是協作機器人的難點,而解決這一問題任總表示就要平臺化機器人、簡單化非標集成,而企業為實現自動化必須要結和自身的目標,才能使機器人的效益最大化。
那如何結合自身的自動化目標,就必須要了解協作機器人的技術特點——安全、緊湊、靈活與簡便。協作機器人隨著技術的突破,也從無到有,從簡入難地實現了單工位的改造和漸次自動化,任總也相信協作機器人將會在更多場景的應用,對未來充滿著信心。同時她也指出,協作機器人存在的意義,并不是要求機器人全能的替代人,而是實現人機協作,我們要區分人和機器之間的工作,讓協作機器人和人進行合適的分工。
越疆科技研發副總監莊飛飛
——輕量化協作機械臂的無限邊界
目前機器人的市場現狀,國內機器人密度明顯偏低,而人工成本卻在迅速上升,用機器人替代人,實現自動化是大多數企業都在追逐的目標。但是許多企業在是否使用機器人時,都有自身的疑慮,應弄難度大,集成成本高是目前協作機器人市場的痛點。而研發可以實現易上手、安全、人機交互的協作機器人,就是現在急需突破的地方。
為此,越疆科技推出了協作四軸、協作六軸的桌面級的機械臂。其旗下主推的——MG400 ,這款產品具有無憂協同、安全共融的技術特點,可以應用與大量協作機器人可應用的場景。不光如此,MG400以超高的性價比,大大降低了客戶們使用協作機器人的門檻,供不應求。越疆科技認為機器人應該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提高生產效率,解放一切可解放的人力,實現人機協作的最優配置才是協作機器人發展的核心目標。“越疆必載質,歷國將扶危”,輕量化協作機械臂的無限邊界,也是越疆一直追求的目標——跨越技術邊界,走向世界。
總結
目前協作機器人的使用領域已經十分廣闊,除了傳統的汽車、電子、物流、醫藥、食品、紡織、家具制造等行業,協作機器人利用率正在增高。為搶占市場,拓展使用場景,部分協作機器人企業把目光投向了新零售、教育與研究、文藝、航空航天、餐飲等新型應用行業。在2019年受全球制造業下滑以及汽車和電子等主要終端行業需求減少與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之下,機器人整體市場收入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但是協作機器人卻仍然在穩定上升。本次論壇上,所以參與研討的大咖都都無一例外的對未來協作機器人市場充滿了信心。這似乎也預示著,人機協作將會是未來機器人發展的必由之路。
但協作機器人還有很多可進步空間,其與傳統工業機器人相比,局限與缺點也比較明顯。其一,協作機器人運行速度比較慢;其二,協作機器人重量輕、結構簡單,造成自身剛性不足;其三,低自重、體型小、負載低、工作范圍窄、使用場景受限。目前,協作機器人的深度使用場景相對較少,可替代性較強,需要從業者們繼續探索,提升產品性能,找到適合自身產品定位的應用行業與場景,做深度應用。
協作機器人的市場前景巨大,各家協作機器人公司也正求賢若渴,我們也看到各家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是良性的,與其說是競爭,不如說是集思廣益地為人類社會實現自動化目標。而目前協作機器人市場尚在起步階段,這對國內每一位行業參與者來說都是機遇,本次論壇或許也會成為協作機器人行業騰飛的濫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