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唐朝昭 通訊員 郭倩 陶帆)“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大家應該看到過很多智能機器人,那么機器人究竟可以發揮什么作用?”14日下午,“院士來了”長沙市青少年科普大講堂第二課如約而至。本次講座迎來了我國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控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耀南。
講座中,王耀南院士以《智能機器人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為題,引領現場數百名青少年走近科技前沿,踏入“智能機器人”的科學殿堂。
生動開講,院士巧開“硬核”科學大門
機器人被稱作“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而對于不少熱愛科學的青少年來說,智能機器人領域無疑散發著最獨特的吸引力。
《機器人總動員》里的“瓦力”、《星球大戰》里的“BB-8”……王耀南院士用經典科幻電影中的機器人形象開場,從發展機器人背景及意義、國內外智能機器人發展現狀、智能機器人的關鍵技術及應用、智能機器人的發展趨勢等四個方面,為現場的孩子一層一層揭開智能機器人學科的“神秘面紗”。
“我們國家剛剛發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采集月球上的樣本再返回,這樣的機器人就是‘空間機器人’。”“將來我們還可以讓機器人當快遞小哥,它們就是‘物流機器人’。”90分鐘的講座中,王耀南院士將“硬核”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嵌入熟悉的場景,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孩子們聽得入神。
現場聽院士專家講座是一種什么體驗?“以前我就經常留意電影中的機器人,也有很多關于它們的疑問。”周南中學初一年級的朱冠宇說,聽完講座后自己對機器人的起源、功能和未來發展都有了全新的認識。“我第一次知道機器人可以做這么多精細復雜的工作。”講座中,水下機器人、登月機器人讓湖南一師二附小六年級的李卓然念念不忘,“希望以后每次講座我都能參加!”
觸發好奇,小學生現場提問“腦洞大開”
認真聆聽完這場啟蒙課后,孩子們對于智能機器人的熱情與好奇被徹底“觸發”。在隨后的提問環節,大家爭相舉手,希望能夠請院士解答自己的疑問。
現在的機器人還要克服哪些困難?未來機器人能夠當我們的老師嗎?如果機器人能夠自主學習,是不是會取代人類?從機器人應用到機器人智能化趨勢,甚至是智能機器人的倫理風險,接二連三的問題個個“腦洞大開”,王耀南院士都一一認真解答。
“中小學是重要的啟蒙時期,我希望能通過這樣通俗易懂的科普報告,把復雜的機器人科學介紹給更多同學,更重要的是希望啟發大家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讓青少年熱愛科學、熱愛創造。”王耀南院士說,長沙高等院校云集,作為綜合性極強的交叉學科領域,長沙的智能機器人研究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湖南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進程中,機器人研究與應用也將為智能制造提供強大助力。”
“院士來了”長沙市青少年科普大講堂是由團市委聯合市教育局、市科協、市青少年宮共同打造的科普教育公益品牌活動。活動通過邀請院士專家走近廣大青少年,為青少年提供探索科學奧秘的課堂,為長沙厚植科技人才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