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6日,為期四天的2020佛山國際智能機器人博覽會在佛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全球超300家機器人領軍企業匯聚于此。作為佛山重點發力的新興產業之一,佛山提出力爭到2025年,將機器人產業培育形成產值超三千億元的產業集群。
對于佛山這座制造業大市來說,布局機器人產業有著先發的優勢,佛山現在約有19萬家制造業企業,但目前規上企業運用機器人的比例只有7.5%,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都已經在佛山布局,目前,全國每5臺機器人就有1臺生產于佛山。
下一步,佛山培育壯大機器人產業集群的發力點在哪?這場博覽會給出了三個關鍵詞:產業協同、核心技術與行業人才。
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報告發布。
2020佛山國際智能機器人博覽會會場總面積達到5萬平米以上,參與企業數量達300家。
發力產學研、應用端到市場端 佛山已有智能裝備企業 320多家
機器人博覽會擇址佛山,與近年佛山在機器人產業領域的發展成果不無關聯。
“近年來佛山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變為主線,抓住機器人迅速發展的機遇,向供給和應用兩端發力,在機器人本體制造、關鍵零部件和應用系統集成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機器人制造基地和機器人應用市場。”在機器人博覽會上,佛山市副市長喬羽在致辭中提到了一串最新數據,預計今年佛山機器人以及智能裝備總產值將突破900億元,基本形成高端機器人集成應用、中低端機器人自主研制及應用的立體發展格局。
一方面,佛山在加速培育壯大機器人制造產業,加快構建工業機器人制造全產業鏈,加強機器人企業的培育和引進。目前,包括瑞士的abb和德國的庫卡在內的全球機器人四大家已全部進駐。同時,包括南風股份、新鵬、利迅達、嘉騰在內的佛山的本土機器人企業也快速崛起,并從產學研、應用端到市場端全面發力。
今年1月,東北大學佛山機器人學院揭牌,東北大學依托佛山研究生院掛牌設立東北大學佛山機器人學院,并與碧桂園集團旗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簽署校企合作協議,攜手共建高水平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基地。就在上個月,一份批前公示披露了項目的具體規劃思路,根據公示,項目將涵蓋有學習綜合體、會議中心、新材料科研中心、機器人科研中心、人工智能科研中心等。
同樣是在11月,被稱為“如同人一樣手眼協同”的非夕首批百臺自適應機器人在佛山高新區內的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順利投產下線,這意味著自適應機器人正式邁入規模化量產階段。
11月底,順德區“中國機器人小鎮產業園”又一重大項目大族機器人先進制造集中示范園舉行了動工儀式,項目將引進大族機器人總部,以及孵化歐洲頂尖研發團隊的尖端研發成果,實現機器人所有核心技術、全部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
數據顯示,目前佛山全市共有數控裝備、3D打印企業和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企業320多家,其中機器人的研發生產企業達到110家,33家企業獲得廣東省戰略新興智能制造骨干企業。
目前佛山僅 7.5%規上企業用機器人 三年內需求將呈現井噴
佛山布局機器人產業有著先發的優勢,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自身對機器人市場的需求非常的旺盛。
“在未來兩到三年內,佛山機器人市場的需求將呈現井噴式的爆發。為什么有這個觀點?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管委會順德片區建設局副局長王德華表示列舉了多組數據來展示佛山產業發展對于機器人的未來需求。
首先源于佛山的市場體量足夠大,佛山現在約有19萬家制造業企業,2019年規模以上生產總值達2.3萬億元,排在全國第六、在廣東省僅次于深圳。佛山企業工業技改投入已經連續多年在全省排序首位。同時,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大概占了珠江西岸的一半,陶瓷機械占了全國市場的90%,木工機械占到全國市場的60%,塑料機械占了全國市場的30%。
但是據統計,目前佛山規上企業運用機器人的比例只有7.5%,對于應用市場來說,這個比例非常低。
“如果我們稍微把這個比例提高一點,那么這個市場空間非常巨大,以順德為例,我們這幾年也在加快推進整個智能化改造的過程。據不完全統計,我們連續三年每一年佛山順德的企業采購的工業機器人的數量都超過1000臺。”王德華表示。
“第二方面是應用場景多。”王德華表示,佛山與其他的制造業城市有個不同的特點,就是其優勢產業集群化的特征非常明顯,并且都是一些終端的產品,例如佛山的電器、家居、機械加工、五金、陶瓷和建材等,這意味著這些產品自動化環節需求非常多,應用場景也非常廣泛。“所以,對機器人企業來講,只要我們對接了一家企業,就意味著我們對接了一個行業,也意味著我們打開了一片市場。我們之前做過調研,僅以拋光機器人為例,佛山在未來5年內對其需求超過5000臺,如果說是整個生產線進行改造的話,這個數字就更加可觀。”
劍指 3000億產業集群 佛山機器人產業的三個關鍵詞
在本次機器人博覽會上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327.9億美元,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11.9億元人民幣,將保持旺盛的發展動能。
在具有強大的制造業基礎之上,佛山發力下一個3000億級產業集群的發力點在哪?
2020智能機器人產業峰會—上市企業領導人論壇
首先是基于市場已有需求之上,智能機器人如何進一步與工業互聯網和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驅動下,實現協同發展。
“機器人代表了一種人工智能與智慧城市深度融合,機器人也代表了一種可能,一種中國制造引領全球市場發展的無限可能。”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張峰提出,首先要以創新驅動服務增長,促進工業智能化升級。“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在工業機器人應用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應當圍繞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迫切需求,積極協同供需雙方。一方面要擴大各類型工業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的各個領域的應用和普及,加快工業生產向自動化升級,促進工業產生效果和產業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持續聚焦創新研發,著力提高我國機器人制造企業創新能力,圍繞產業的痛點和難點進行攻關,推進產業化建設。”
這一觀點得到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總裁曲道奎的贊同,曲道奎表示,智能制造需要機器人和工業互聯的相互支撐,不管是產業生態的培育,還是機器人技術在智能轉型升級的驅動,都將對佛山未來經濟產業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同樣關鍵的在于,在觀察者看來,已經引進“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落地后,佛山如何實現機器人本體研發、制造和科技孵化,真正實現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在這個過程中,與之相匹配的人才培養也至關重要。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展示了一組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人才缺口大概在450萬人。“機器人是一個多交叉融合的學科,同時需要復合性人才,所以人才是機器人產業這個行業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志強認為,要解決中國機器人的世界競爭力,必須要解決的前提條件有三個,基礎材料、基礎關鍵部件與基礎人才。
“不管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服務機器人,我們要走到世界舞臺的中心,關鍵在于產業與人才。”在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技術官、中央研究院院長張斌看來,“未來的三到五年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時期,甚至是未來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與環境的重要時期,如果我們沒有抓住這個機遇再想去做就很難了,這個窗口期很重要。”
采寫:南都記者路漫漫 攝影:南都記者 鄭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