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會期間舉行圓桌對話。

■大會展覽板塊展示機器人新產品。

■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舉辦歷程。

■現場展出的機器人
機器人是公認的“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作為以制造業起家的城市,青島正努力“摘得”這顆明珠。
11月22日至24日,2020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在青島高新區舉行。大會以“應對新挑戰、擁抱新技術、抓住新機遇”為主題,來自國內外機器人行業領域的知名企業、科研機構和協會負責人聚首青島,探討產業發展趨勢,共同推動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大會期間,舉行了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CEO圓桌對話,7個合作項目現場簽約。除此之外,還舉辦了工業機器人、服務及特種機器人主題論壇和青島機器人重點企業交流咨詢座談會等活動。
這是時隔五年后,該大會再一次來到青島。而行業盛會的再次青睞,也為青島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行業盛會緣何時隔五年再次來到青島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是由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主辦的,我國機器人領域最具權威性的行業年度大會之一,是業內外人士梳理研討國際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態勢、共商產業發展大計、引導機器人產業發展方向、促進業內外溝通交流的年度盛事和重要平臺。
自2012年創辦至今,大會已成功舉辦8屆,舉辦地分別有上海、廣州、重慶、青島等城市。2015年首次在青島舉辦,本屆是該大會時隔五年再次回到青島。“本次大會選擇在青島召開,源于青島機器人產業發展所展現出的蓬勃朝氣。”在此前召開的有關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這樣表示。
青島作為中國領先的制造業強市,擁有齊全的工業門類、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和豐富的應用場景,理應在全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上做出更多引領性、創造性探索。青島在高新區高起點規劃建設了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全力打造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培育和引進了一批機器人龍頭企業和新銳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十三五”期間,青島全市機器人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呈現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長態勢。截至2019年底,青島全市共有機器人企業50余家,實現營收近40億元,初步形成了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競爭優勢。
特別是去年以來,青島強力發起“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產業資源匯集、核心環節產業化,培育千億級產業新生態。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全市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達到了34.1%。
同時,本次活動承辦地青島高新區作為國內首家“國家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及市場需求拉動下,集聚了一批關聯度大、產業鏈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機器人研發及產業項目,努力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有理由相信,通過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這個行業頂級平臺,青島將進一步放大產業發展環境優良、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等優勢,增強行業區域協同,促進機器人等重點產業加快集聚發展。
“新風口”風頭正勁,青島搶先布局
在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機器人既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裝備,也是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點。無論是在制造環境下應用的工業機器人,還是在非制造環境下應用的服務機器人,其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對于打造中國制造新優勢,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尤其是疫情的沖擊,使得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迫在眉睫,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與此同時,在新發展格局下,隨著內需的不斷釋放,老齡化社會服務、醫療康復、救災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娛樂、重大科學研究等領域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自2013年起,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連續第七年位居世界首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和廣闊空間。
青島對機器人產業的布局比較早。2013年,青島就確定實施促進機器人產業的集聚發展戰略,在高新區規劃建設青島市機器人產業園區。去年,青島發起“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將智能制造裝備迭代升級作為重點攻堅任務之一,機器人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今年3月,山東省內第一個機器人產業政策在青島出臺。
“目前,青島市機器人產業初具規模,已駛入‘快車道’,產業特色初步彰顯,在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核心技術以及關鍵零部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并在全國同行業中形成一定的影響力,涌現出一批優秀機器人上下游企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產業鏈較為完整,產品涉及機器人本體、軟件開發、系統集成、解決方案、關鍵部件等產業鏈各個環節,鏈上企業階梯式分布,呈現有利競爭和引領格局。”宋曉剛表示。
作為青島市機器人產業集聚地,截至目前,青島高新區累計引進一百余個機器人產業鏈項目,總投資超過130億元,占全市機器人企業的80%以上,產品涉及軟件開發、系統集成、解決方案、關鍵部件等產業鏈各個環節。
青島機器人產業一直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在“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在青島出現,如中智泓熵的教育機器人、送餐機器人,悟牛智能科技的農業機器人,澳西、伏羲的防爆消防機器人,以及鋼鐵俠的雙足大仿機器人等。
青島的雄心與路徑
青島的機器人產業發展基礎較好,位于高新區的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起步較早,基本形成了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集群效應。而發達的紡織、家電等輕工業,都對青島發展機器人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空間。
另外,青島著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加快推進新基建、現代服務與高端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全球工業互聯網各領域協同創新、融合發展,這也為機器人產業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在本次大會開幕致辭中,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系統闡述了青島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目標愿景和現實路徑——
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推動技術創新。一方面,青島充分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創新主體作用,以企業和專家學者意見建議為藍本,在山東省內率先出臺了支持機器人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對符合國家要求的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項目給予獎補,“一事一議”支持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技術創新平臺。另一方面,青島積極引導創投風投等社會資本參與企業技術研發,重點支持機器人產業核心技術突破和應用推廣。
推動機器人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青島正通過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著力營造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芯片、傳感器、區塊鏈、產業數字金融、細分產業互聯網平臺、網絡安全技術、工業互聯網科技應用服務等產業在內的全產業生態,通過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設備。在此過程中,鼓勵引導創投風投、社會資本參與全市3000家企業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改造項目,聯合頭部企業開展創業培訓,按照市場需求“訂單式”培養人才,今后將繼續推動青島機器人產業的應用場景更好地與人才、技術、資本對接,促進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
圍繞產業鏈加快項目布局。青島堅持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聚焦原材料、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等各個環節,依托龍頭企業提升基礎配套能力,加快延伸產業鏈條。在前不久召開的青島市委全會上,青島鮮明提出建設創業城市,并出臺了“青創十條”政策,全力打造最適合企業家和創業者的發展生態,推動“四新”經濟集群化發展。對機器人產業發展,青島規劃未來3年內全市機器人核心技術本地擁有率達到80%,產業鏈本地配套率達到70%。
搭建國際性機器人產業交流服務平臺。青島作為東部沿海城市、黃河流域的經濟出海口,是東向日韓、西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具有“雙節點”價值。RCEP的簽署讓青島毗鄰日韓的優勢進一步放大,也必然會為機器人產業的交流發展帶來更多機遇。青島正建設一批“國際客廳”,未來期待打造機器人“國際客廳”,讓機器人企業通過青島就能對接世界,深化技術和產能國際合作,更好融入全球機器人創新和產業分工體系。
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終點在哪里?未來機器人會給人類帶來什么?“這些問題,只有發展才能給出答案。希望更多機器人頭部企業面向山東、黃河流域乃至‘一帶一路’廣闊市場,投資青島、布局膠東。青島愿意在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中與大家共同探索實踐,讓我們一起在青島看見未來,走向未來!”王清憲說。
(文/圖 王 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