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六年的時間,利元亨以技術為核心,精準把握市場脈搏,立足智能制造,與多行業巨頭建立深度戰略合作關系,完成了從無到有、到拔尖的蛻變,乃至揮旗進軍全球市場,靠的是什么?同心智造網記者在采訪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杜義賢博士后,得到了答案。

利元亨研究院院長 杜義賢博士
從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正式提出“工業4.0”戰略至今,智能制造的概念在世界已流行了七年,制造業對智能的理解也隨之突進——這少不了利元亨這類企業對市場的耕耘。
作為國內高端智能裝備和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利元亨緊跟了世界潮流,在六年完成了從無到有、再到拔尖的蛻變。現如今,利元亨憑借自身對市場的理解,成為了國內少數可走向世界的品牌力量。
知己知彼更知市場
利元亨對市場的了解是清晰的,對客戶的需求把握是深刻的。
市場
在當前終端市場,進行“智造升級”的企業往往是其行業內的頭部企業,所以利元亨的市場很多是在國外有著數十年甚至百年歷史的先進企業。
“發展很快,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大。”面對這一現狀,利元亨有著充分的自信。
經過了數年乃至十數年,我國的智能制造工廠實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杜義賢博士看來,國內高端智能裝備和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這一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已有一戰之力——在市場上,中國企業憑借更快的響應速度、更高的性價比、更完備的售后服務,足以彌補技術沉淀帶來的短板。
“發揮自身優勢,切實解決客戶需求,積極向國際先進企業學習,做好技術沉淀。”杜義賢說出了利元亨的未來發展邏輯。
客戶
利元亨作為智能工廠整體定制專家,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精密電子、安防、軌道交通等領域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市場探索的過程中,利元亨清晰的意識到客戶的高品質需求。
“品質是企業的第一需求,在智能制造未曾普及知識,人工無法保證生產產品的一致性,智能制造的出現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杜義賢表示,在保證高質量同時,利元亨也同樣注意到客戶對高效率、高速度的需求,為此企業做了大量的工作。
以響應速度為例:除了通過深入了解客戶行業,做出高效、高速的工藝產線外,利元亨也加強網點與團隊建設,要求自身效率,從而節約客戶的時間成本——利元亨做出了產線故障接到通知后30分鐘內予以響應,若需要派遣技術人員到產線現場,廣東省內4小時、省外境內8小時、境外48小時到達現場進行技術服務的承諾。
把握未來需求
技術領先的高品質方案、高效服務于客戶的團隊,讓利元亨有了做出更遠大規劃的底氣。
首先,是對標海外先進同行,做出實質性的追趕。
國外智能工廠在建設過程中,更注重整個生命周期的規劃——從開始建廠之初到后續更換生產需求,乃至最后工廠報廢,海外智能工廠規劃更具有合理性。而我們在國內市場更多的是滿足生產需求,只注重在執行階段,即需要生產什么則做出符合要求的產線。
未來的利元亨也將在整體規劃上做出更多的思考,讓客戶能夠以更低的代價去完成自己產線生產需求的變更。
其次,持續、強勢的進軍海外市場。
其實,在2019年末,利元亨便開始了自身的全球化布局,正式注冊成立全資子公司——利元亨(德國)有限責任公司,并在2020年開始在德國運營。致力成為“全球一流的工廠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不再是口號。
總體說來,利元亨憑借深厚的技術功底、客戶生產工藝的深刻理解以及市場的有序布局,證明了自身所言的“做精做強中國自動化”并非一句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