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注意觀察來往車輛,安全通行。”“紅燈停,綠燈行,翻護欄,損形象。”……近日,“成都造”具身智能機器人——“通天曉”接受了真實場景檢驗。它走出實驗室來到路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當起了交通勸導員。
站在車水馬龍的街道路口,“通天曉”目光緊盯來往行人和交通指揮燈,憑借內置的高精度傳感器,如同擁有了一雙“慧眼”和一對“順風耳”,實時感知周圍動態。當有行人試圖違規過馬路時,它會迅速抬起手臂,做出標準的禁止手勢,同時發出清晰而洪亮的語音提示:“請遵守交通規則,紅燈禁止通行。”
在引導行人有序通行時,“通天曉”更是動作嫻熟、指揮若定。它會根據交通信號燈變化情況揮動雙臂,指揮行人依次安全通行。
據介紹,“通天曉”是全球首款完全基于端側AI技術的人形機器人,由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基于高通算力平臺的具身智能解決方案打造,集計算、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于一體,依托終端側大語言模型技術實現自然語音交互,并融合視覺感知技術進行運動控制與作業規劃,能夠提供多樣化的場景服務。
相關負責人介紹,較于家庭、商場或工廠等環境,人流密集、車流不息的街頭具有高動態性、高度不可控等挑戰,對機器人的實時響應速度、運行安全性、系統可靠性以及環境適應性提出了嚴苛的要求。這場街頭“實戰”,為“通天曉”提供了絕佳的技術驗證平臺,同時也為后續迭代積累了寶貴的數據。
告別“云端” 機器人有“本地大腦”更靈活
在機器人實際應用場景中,毫秒級的感知-決策-執行閉環能力至關重要。阿加犀創始團隊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讓機器人真正擁有“本地大腦”。
當前,在云端進行計算是較為常見的智能化解決方案——終端設備將數據上傳至云端服務器,由云端芯片完成計算后再回傳指令。阿加犀首席運營官史碩表示,“這種方式雖然實現了智能化,但終端設備本質上仍缺乏‘靈魂’,其‘大腦’始終依附于云端。”
史碩認為,采取這種方式還面臨一些弊端:“首先,云端計算需要持續支付數據傳輸費用和服務器運算成本;其次,在機器人避障、車載應急等場景中,云端往返時的延遲可能造成致命風險;最后,工業及家庭場景產生的敏感數據上傳云端有泄露的風險。”
“讓每個智能終端擁有大腦”,是阿加犀創始團隊憑借對市場智能化趨勢的研判而篤定的發展方向。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攻克一個關鍵性技術難題:如何在終端芯片上高效運行原本依賴云端強大算力的AI模型。
阿加犀自主研發的以AidLux為代表的AI工具鏈,率先實現AI模型在端側的高效部署,支撐了人形機器人純端側運行大模型語音交互、復雜視覺算法及實時運動控制,突破了邊緣智能與實時響應的協同瓶頸。
在端側AI產業鏈中,阿加犀處于中游,向上與芯片廠商、模組制造商合作,使芯片性能在端側AI應用中充分發揮;向下協同硬件制造商推動產品智能化升級,同時為軟件開發商提供工具與技術支持,豐富端側AI軟件生態。
在工業質檢領域,阿加犀推出工業智能相機及解決方案,質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提升了檢測效率、產品良品率,同時降低了成本。目前,阿加犀已與世界500強在內的多家衛生用品、紡織品等企業建立深度合作。
在史碩看來,“人形機器人只是體現阿加犀技術積淀的一個具象化的產品。”他表示,“經過多年研發積累,我們已實現從芯片級算力優化到機器人‘大腦-小腦’協同控制,從多模態交互算法到場景化部署方案的全棧技術突破,這些核心技術都已在過往項目中得到充分驗證。”
據了解,阿加犀基于在融合架構操作系統領域的技術沉淀,正進一步研發具身智能機器人單芯片解決方案,通過一塊邊緣側芯片集成視覺感知、運動控制和人機交互等關鍵模塊,實現人形機器人多芯片系統的突破性替代。
2000平米機器人測試中心即將投用
2018年,中科院研究員孫曉剛與電子科大教授顧實聯合發起“AidLearning”開源項目(AidLux的前身),在GitHub迅速走紅,兩年內收獲超百萬用戶并吸引商業關注。2020年,面對市場需求,二人果斷創業,阿加犀應運而生。
從初創到成長,阿加犀的發展始終得到成都市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不僅有資金的注入,成都市政府還積極為阿加犀搭建產業對接平臺,拓展市場空間。“無論是本地項目還是外地企業,與我們的技術和產業有契合點,政府都會主動推薦對接。”史碩表示。
與此同時,成都優越的人才環境也為阿加犀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據了解,公司核心團隊中成都本地人才占到了6到7成。“成都不僅為我們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其地理位置也幫助我們更好地聚集了這些專業人才。”史碩說道。
當前,阿加犀正加速推進機器人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基于一系列實景驗證的成果,我們將加快推動機器人真正賦能產業。”史碩補充道,“我們下一步的計劃也是把機器人放到機械化工廠,或者說放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去,使其能夠幫助人們干更有價值的事情,或者是說更危險的事情。”
“目前,我們正在規劃建設一個占地2000平方米的機器人測試中心。”史碩介紹道,“這個位于公司樓下的測試場地,將為人形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物流配送機器人等產品提供真實的測試環境。”
據了解,測試中心預計在兩個月內建成,將重點支持導航系統、視覺識別等核心技術的研發驗證。“我們需要模擬各種真實場景來測試產品的可靠性。”史碩補充說,“政府不僅協助我們完成了場地規劃,還提供了租金減免等支持。”
當前,成都正積極為阿加犀等科技企業開放醫療康養、養老服務、市政服務等關鍵應用場景。“這些開放的場景對我們至關重要。機器人技術必須通過真實場景的應用才能持續優化和迭代。”史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