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何時能真正走進千家萬戶?AI應用場景落地還有哪些新可能?AI的哪些方面備受中國企業家關注?6月26日,2025夏季達沃斯論壇舉辦以“中國AI發展路徑”為主題的會議。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南加州大學古爾德法學院法學教授張湖月等海內外科技領軍人物到場,剖析了機器人進入家庭面臨的安全性、倫理道德等挑戰,探討AI應用落地的關鍵要素。在周云杰看來,未來所有行業都將被AI重塑,企業需與AI合作,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從宇樹人形機器人的火爆到靈巧手吸引市場目光,伴隨著AI的飛速發展、人形機器人不斷迭代升級,AI在現實場景的落地也漸漸成為現實,這不僅是廣大投資者、消費者關心的趨勢,也是科技界和企業界積極探索的方向。6月26日,2025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以“中國AI發展路徑”為主題的會議中,中國AI場景與落地成為關鍵詞。
談及人形機器人走進家庭還有多遠,王興興坦言,人形機器人在家庭場景中的應用充滿挑戰,尤其在安全性與倫理層面需高度關注,安全是必須考慮的方面。
對此,他以一個例子展開,客戶采購宇樹人形機器人,在外出參加活動時,這臺機器人不小心踩掉了一名小女孩的鞋子。王興興直言:“幸虧只是踩掉了小女孩的鞋子,沒有把她的腳踩傷或者造成其他實質性的身體傷害,我認為,這已經是非常大的安全隱患了。”因此,王興興坦言,安全性是制約機器人走進家用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近距離與人交互的產品,安全性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比技術本身更突出。此外,倫理道德等因素也制約人形機器人打開市場。
周云杰則表示,機器人對接家庭服務需求是必然,我們并非要追求集成復雜功能的“全能保姆”,而是可以將家政服務拆解為單一功能的專用設備。在周云杰描繪的未來圖景中,家庭可能擁有多個小型化、家電化的機器人,像普通小家電一樣各司其職。這被視作現階段更現實的普及路徑。
對于應用場景,王興興指出:“目前AI以及人形機器人都有階梯性發展的階段,中間會處于平淡期,可能每次技術變革都會帶來整個行業的大變革。如果基礎沒有做到就推進市場,其實很麻煩,匹配度很重要。”對此,天津海河傳媒中心主持人楊瀾也補充道,家庭服務機器人雖具潛力,但用戶對其替代人力仍存疑問。面對這一趨勢,行業仍需平衡技術創新與現實需求。
雖然機器人能否走進家門尚需平衡及驗證,但在企業合作層面,會議上釋放出了積極信號。一邊是科技公司,另一邊則是企業端。會上,海爾集團及宇樹科技雙方均表現出了合作意愿,共同期待著場景落地的更多可能。王興興在現場談及應用場景和市場合作時表示,非常期待與海爾等大的集團公司合作,此前也一直在推進相關合作。而周云杰也指出,未來可能布局人形機器人,會與宇樹科技探討合作。
企業家關注AI如何重塑商業模式
而放眼全球視角下的AI競賽,中美正走出兩條截然不同的創新路徑,中國也展現出關注場景落地的特點。張湖月指出,美國以OpenAI為代表,聚焦前沿技術突破,資本追逐“顛覆性創新”。中國AI生態系統正加速崛起,其優勢在于注重實際應用、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而非僅追求前沿模型的突破。她指出,中國在AI領域的優勢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強大的制造能力,能快速生產支持AI的硬件,推動機器人等實際應用落地;二是龐大的消費市場形成良性循環。她期待中美企業在AI應用層面展開更多合作。
事實上,“人工智能+”不僅是我國實現前沿科技突破的重要方向,更是推動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及,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
展望未來,長江商學院院長李海濤坦言,未來十年,引領AI革命的將可能是中、美“雙引擎”,目前中國企業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AI將如何重塑商業模式。他認為,中國具備在AI革命中領跑的潛力。
對于企業而言,在周云杰看來,AI應用落地的過程中,有三個很重要的要素,即數據、場景和由誰來做,要做到讓數據更有質量,讓場景呈現出的價值更有創意。同時利用數據的智能決策來輔助人作決策,但真正有創造性的成果還是由人來產生。周云杰表示:“未來所有行業都將被AI重塑,企業需與AI合作,才能真正地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