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衢州10月30日電(張斌)基于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優勢,浙江西部的衢州市龍游縣決心將“產品”變“產業”,競逐人形機器人新賽道。

10月29日,“游龍一號”人形機器人在當地舉辦的活動上展示。龍游傳媒集團供圖
近日,走進當地某企業,其自主研發的“游龍一號”人形機器人展示了轉身、擺臂、行走等人類常見的行為。
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源自旋轉關節、靈巧手、線性關節等本土研發的核心產品支撐。借助雙目相機、激光雷達、六維力等傳感器之間的協調配合,“游龍一號”還可具備對位置、速度,乃至力量的感知能力。
相關負責人透露,企業在工業自動化產品研發生產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未來希望打造人形機器人產業“富士康”,針對業內其他企業提供人形機器人本體的代工服務。
順應市場趨勢,龍游縣副縣長林峰表示,當地計劃推出千畝工業用地、百億元(人民幣,下同)產業基金,實施內外資平等對待的產業政策,加快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到2030年,龍游期望形成長三角地區人形機器人核心部組件的生產制造基地。
數據顯示,在智能制造領域,龍游縣已吸引十多家上下游企業“成鏈”集聚。2023年,當地該領域總產值超過60億元。

10月29日,“游龍一號”人形機器人在當地舉辦的活動上展示。龍游傳媒集團供圖
本月底,當地舉行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吸引涉及AI(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行業應用等方向的重點項目簽約落地。位于龍游的浙工大生態工業創新研究院還與相關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破解關鍵技術瓶頸。
“我們要打造更優的產業生態、營商環境,讓機器人這個‘產業明珠’與龍游這顆‘區域明珠’碰撞出絢爛的‘火花’。”中共龍游縣委書記祝建東說。
當前,上海、浙江、四川、山東等地都在加緊構建人形機器人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龍游也在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飛地”,讓制造端緊密聯系研發端。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一位工程師受訪時提到,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重點在于算法及靈巧手技術的突破,這需要高端人才作為后盾。“上海擁有人才和科研資源的優勢,像龍游這樣的縣域具有堅實的制造業基礎,兩者可以實現互補共贏。”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熊蓉從事相關研究已有二十多年。在她看來,龍游縣的產業部署和水平,是觀察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一個“切片”。
“雖然中國在技術上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但在個別關鍵領域已經具備了基礎和優勢。”熊蓉說。
她認為,發展人形機器人挑戰很多,比如要更加可靠、更加智能、降低成本。應對挑戰,關鍵是要有實際應用場景。長三角地區制造業發達,受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人形機器人或將廣泛應用,并在迭代升級中積累更多數據,獲得市場驅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