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0 月 30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 10 月 29 日,歐盟委員會宣布結束針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BEV)的反補貼調查,并決定對相關產品征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相關決定預計將于當地時間 30 日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公布,反補貼稅將于 31 日起正式實施。
根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公告,調查認定中國電動汽車價值鏈受益于“不公平補貼”,對歐盟電動汽車生產商造成“經濟損害威脅”,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為期 5 年的反補貼稅。
根據此次調查,被抽樣的中國出口生產商將被征收不同幅度的反補貼稅:比亞迪將被征收 17.0%,吉利為 18.8%,而上汽集團則需支付高達 35.3% 的稅率。此外,其他未列入名單的合作公司將被征收 20.7% 的關稅。在提出個別審查申請后,特斯拉將被征收 7.8% 的關稅。所有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將被征收 35.3% 的關稅。
2024 年 7 月 4 日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的臨時關稅將不予征收。
公告還稱,歐盟將與中方繼續努力,尋找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替代方案,還對與企業單獨進行價格承諾談判持開放態度。
據IT之家了解,2023 年 10 月 4 日,歐盟委員會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今年 7 月 4 日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征臨時反補貼稅。與臨時反補貼稅稅率相比,歐盟委員會終裁確定的反補貼稅稅率略有微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