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明遠 綿陽觀察 郭超英

現場展出的部分機器人產品(郭超英攝)
7月1日,在綿陽市游仙區高新區北園(石馬鎮),伴著數臺挖掘機、裝載車等施工設備的啟動和齊聲長鳴,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兵裝自動化所公司)機器人產業基地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具備年產機器人裝備2000余臺(套)、智能傳感器200萬只的產能,年產值達到20億以上。”兵裝自動化所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周勇介紹,待項目建成后,綿陽將建成數字化、智能化、現代化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機器人產業的創新鏈到產業鏈更加完善,讓綿陽成為全國機器人產業高地。
機器人產業基地為什么會落戶游仙?
綿陽在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以智能機器人及無人機等八大新賽道產業作為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機器人,正成為綿陽產業的新名片。
不久前,在2024年中國(綿陽)科技城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黨委書記趙春江發布了中國首創《2023全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報告與榜單》,評選形成了30個典型案例,并遴選出117項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榜單。其中,兵裝自動化所公司研發的“工業仿生人形機器人”入選典型案例。
地處綿陽游仙區的兵裝自動化所公司,是一家具有五十多年發展歷史的從事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的專業研究所,近年來,該公司重點發展項目的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進展,部分技術成果也通過相關技術鑒定。
隨著數字化、信息化、軟件化產品的市場需求迅速增大,目前該公司現有規模和建設用地已不能滿足未來產業化發展的需求。機器人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在此背景下提出。
“繼今年4月,四川省人形機器人創新聯合體揭牌后,我們緊密對接機器人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制定項目建設方案,明確建設時序,為項目順利開工開通‘綠色通道’,開展‘保姆式’服務。”游仙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明昊介紹。
據了解,近年來,游仙區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道路上,將人工智能作為“一號創新工程”,聚焦智能機器人生產、零部件制造、軟件平臺、整機應用、系統集成,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機器人產業基地都有哪些特點?
據了解,兵裝自動化所公司是國內智能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領軍企業,也是綿陽市游仙區人工智能產業龍頭企業,負責牽頭推進四川省人形機器人創新聯合體建設。

現場展出的部分機器人產品(郭超英攝)
該機器人產業基地建設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約92000平方米,一期建設建筑面積約40000余平方米,新增及利舊工藝設備及軟件1000余臺(套),建設項目總投資3.485億元,建設周期為12個月,2024年計劃完成投資2億元。
該產業基地內建有研發及轉化應用中心、智能裝備制造中心、電子產品制造中心,新建電子裝調生產線、智能裝備及無人機產品生產線,滿足電子類和機械類產品從零部件裝調、整機裝配、調試、試驗及實驗的全套生產及環境要求,形成全流程自動化生產能力和全自動產業鏈條。
兵裝自動化所公司作為區域智能制造基地核心單位、龍頭企業,通過補充技術窄口、擴充產能和數字化提升等措施,重點提升產品裝調、集成制造、總裝和規模化生產等能力,并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的智能化成果轉化基地,充分發揮兵器行業的技術輻射作用,影響和帶動綿陽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何明昊表示,下一步,游仙區將以機器人產業基地建設項目為契機,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資源,做好全方位服務保障,全力確保在游科研院所重大裝置、重大工程、重大設施等項目順利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