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或許那些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來提高效率的銀行,將會擁有更客觀的營收。
根據咨詢公司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周二(12月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各行各業都在從中獲益。

麥肯錫認為,包括企業銀行和零售銀行在內的銀行業,將從中獲益最多,人工智能可以為該行業每年增加2000至3400億美元的收入,相當于營業利潤增加9%至15%。,
麥肯錫高級合伙人Gokhan Sari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最初的效率將在公司內部實現,而且采用的時間尚不明朗,但未來人工智能的轉變“將更多地面向客戶群體”。
此外,根據麥肯錫對63個行業用例的研究,新一代人工智能每年可以為這些行業增加相當于2.6萬億至4.4萬億美元的價值。當然這也存在一些潛在的負面影響,比如像ChatGPT這樣的人工智能工具,最終可能會取代大多數人工的重復性任務。
失業問題還存變數
麥肯錫高級合伙人Jared Moon認為,銷售和市場營銷、軟件工程和呼叫中心職位最有可能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多達70%的商業活動將使用自動化部件,這意味著只會留下“非常小一部分”的工作崗位。
他補充道,雖然現在還沒有看到公司因為利用人工智能大幅減少勞動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失業問題或可能出現變化。
自ChatGPT推出以來,技術變革的速度給眾多公司帶去了壓力。Moon還表示,許多公司正在培訓現有的數據科學團隊,專門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銀行需要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
目前,華爾街已開始逐步將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徹底改革其工作方式并可能削減成本的方式。
據悉,高盛集團正在使用一種人工智能工具,將勞動密集型的編碼工作自動化;花旗集團近期也曝出,正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分析了1000多頁的美國新資本規則所帶來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