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嗒……”操作員輸入一串代碼后,焊接機器人便揮舞著臂膀忙活起來,一個個精致的焊接產品不斷誕生;打開APP,一鍵下發指令,智能噴涂機器人可實現對室內墻面、天花板和橫梁等結構的底漆與面漆全自動噴涂作業……近年來,隨著建筑領域智能建造發展的不斷推進,外形多樣、功能各異的建筑機器人出現在施工現場,機器人的背后,是一群智能建造操作員、工程師。
“手工焊接轉機器人焊接,這需要技術工人轉型升級。”焊接機器人操作員宋亞說,轉型有難度,但也不能放棄,提升了技能就能讓機器人降低原來工作的勞動強度,而不是被它們“搶”走飯碗。推廣建筑機器人落地應用,可以提高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安全風險,解決建筑行業“用工荒”“老齡化”等痛點問題,是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一個新賽道,對傳統建筑工人來說可能帶來一定的工作壓力和挑戰,但也是一種機遇。隨著建筑機器人的普及,一些傳統的施工工作可能會由機器人代替,同時也會涌現出更多與機器人相關的行業和工作崗位,如機器人操作員、維護人員和編程人員等。傳統建筑工人的工作職責會發生變化,他們需要接受新技術的培訓和適應,學習如何與機器人協同工作;需要更加關注機器人的操作、維護和監控,以確保機器人正常運行并提高工作效率。
為了加速人才培育,浙江省溫州市以智能建造城市試點為契機,確定了“智能建造裝備+產業工人”的試點工作特色,充分發揮骨干企業、院校、產業基地帶頭作用,不斷完善建筑工人技能培訓的市場機制,加快培育一批以高技能工人為骨干的建筑產業工人隊伍,以從業人員技能素質的提升反哺產業發展。在教學內容上,推動院校的建筑信息模型、數字化系統等教學優勢和產業基地的機器人、特種設備實踐優勢互補。
同樣作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福建省廈門市,積極與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兩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提供智能建造科研人才及技術支撐,與兩校對接開設智能建造專業和方向,廈門大學和華僑大學均已開設智能建造方向的課程,培育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才。
此前,山東舉辦了第十五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暨第六屆智能建造“展視網杯”大賽,山東商務職業學院緊密聚焦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建造和建筑機器人發展的大趨勢,圍繞專業群建設、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展開探討,持續致力于推動智能建造行業的發展,為師生提供實踐機會和專業培訓,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智能建造人才。山東省相關協會表示,將鼓勵廣大學子深入學習智能建造領域的理論知識,挖掘創新潛能,培養實踐能力,激發他們對智能建造的興趣和熱愛,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推動智能建造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推廣。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日前成立了智能建造機器人產業學院,學校將依托智能建造機器人產業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專業建設質量、打造實習實訓基地、搭建產學研服務平臺,促進人才培養供需雙方緊密對接,實現學校與產業、學校與企業之間信息、人才、技術與物質資源共享。同時,為江蘇院校開展建筑機器人領域相關的實訓、教學提供支持,也為淮海經濟區建筑企業及職業院校提供產品開發設計、智能機器人運用服務,為集團中有需要的企業和院校提供建筑智能機器人使用、操作、實驗等服務。
“我幸運地站在建筑業智能化的潮流上。”膩子打磨機器人操作員甄上寶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機器人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樣會取代工人,而是去協助工人,完成很多高強度、高風險的工序,讓我們更加安全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