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姬薇 通訊員 張玉輝
“我國在醫療科技領域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11月24日,在第15屆COA學術大會上,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主辦,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牽頭單位開展的《國產關節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評價》重大項目正式啟動。
該項目將基于錕铻全骨科手術機器人開展大規模、真實世界、系統的研究,意在對國產關節手術機器人在臨床應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全面評估,為該技術的全面、科學、規范化應用提供依據。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重點任務指出,要加快推進機器人應用拓展,到2025年,我國目標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寧表示,目前國產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趨勢正朝著更高精度、更大靈活性、更廣泛應用領域和更多個性化選項方向發展。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關節外科中心主任王坤正教授認為,人工智能對關節外科的發展帶來了巨大變化,但這也僅是踏出了關節外科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萬里長征第一步。
王坤正強調,國產關節手術機器人的創新和發展要走“醫工企”聯合研發與轉化模式,要關注醫技結合、醫企結合。臨床醫生要走出醫院到企業去,企業要走進工廠去,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我國骨科的發展。
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與國際先進機器人之間還存在哪些差距?第一期課題牽頭專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關節外科主任周宗科教授從五點展開分析。
第一,手術滲透率遠遠不足,預計到2026年美國機器人關節置換手術滲透率可達20%,而我國僅3%;第二,國內醫院手術機器人裝機數量少;第三,我國缺少有影響力的論文,手術機器人的目的是為了輔助臨床醫生更好地開展患者救治,目前國產關節手術機器人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但如何將該項技術做得更精準,尚缺乏有效數據;第四,在確保患者安全的情況下如何做到快速、精準;第五,費用問題,如何合理定價,使得醫院有能力購買手術機器人也是國產手術機器人在發展中應考慮的問題。
“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衛健委科學技術研究所、12家醫院及元化公司的大力支持,我們將所有的激情投入其中,推動國產機器人輔助骨科的發展。”周宗科期冀。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