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洲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執行院長
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是一個綜合性概念,融匯了IPv6、5G和6G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量子計算和虛擬現實等一系列新一代技術。其目標是全面優化、擴展及升級互聯網基礎設施和功能,以靈活適應不斷增長的數字化需求。
其中,人工智能被賦予更高的期待——人們希望其像人一樣思考、行動,同時具備類人性和理性。現今,我們所接觸的人工智能大多僅通過圖靈測試體現智能。因此,人工智能的可解釋性和理性,作為其未來發展的關鍵領域,仍有待深入探索和發展。
當前人工智能發展仍處于初步階段,盡管一些人工智能系統能完成特定任務,但無法像人一樣清晰地解釋其思考過程。因此,未來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研究如何讓人工智能系統具有更高的可解釋性,讓其思考過程更透明。同時,理性是人工智能的另一重要特征。它關乎人工智能如何理性地完成任務,如何在系統中實現理性,這也涉及到人工智能的規范制定,是確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關鍵。
經過多年發展,人工智能已經在多個領域得到了應用,并且在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特定模式識別任務中,其準確率和效率已超越人工。盡管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充滿曲折和爭議,但每一次進步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實質性的改變。
當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成為新的熱點。作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一種應用,ChatGPT在短短兩個月內便吸引了全球一億用戶,創下有史以來人工智能應用用戶最快增長紀錄。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創作為核心,能夠根據用戶指令生成文章、畫作、音樂等內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學習與推理極度依賴算力、算法和數據,實施過程對硬件的性能要求更高。雖然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軟件方面的相關產業增長顯著,但據預測,未來其硬件的產業增長潛力更為巨大。
如今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主要學習已知的知識,這也是當前大模型應用的局限性——應用范圍仍受限于所學的人類已知知識領域。因此,如何使這些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夠探索未知的知識,是我們接下來的重要研究方向。
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將在各個領域中引領創新,并給經濟、社會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巨大變革。盡管這些技術將推動數字化轉型,提升生活質量,但我們也需要正視其中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問題。為此,政府、企業和社會必須共同努力,以確保這些技術為經濟、社會和生活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