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瑞金醫院趙任教授帶領手術團隊完成了首例完全單孔腔鏡機器人遠端胃癌根治術(畢-i式吻合),截至發稿,全球范圍內尚無新聞或文獻報道同類手術。這不僅是第一次完全應用機器人完成的該類手術,更是第一次應用中國國產單孔機器人完成的該手術。

體表切口vs大體標本
69歲的張伯(化名)患有胃癌,經趙任教授和團隊對手術機器人和病人情況的綜合評估,決定應用國產機器人進行手術。術中,趙任教授團隊使用術銳蛇形手術器械大角度的靈活彎轉,精準游離胃網膜右動脈及靜脈、胃右動脈及靜脈,進一步游離十二指腸,切割閉合器離斷十二指腸。隨后,游離結扎胃左動脈及靜脈,游離胃小彎和胃大彎。借助第三支臂充足的牽拉張力,確保層面辨識,減少出血,確認切緣后切除遠端胃大部;分別于殘端胃及十二指腸打孔,置入切割閉合器進行側側吻合;最后縫合關閉吻合口,并加固十二指腸殘端。手術順利完成。手術過程順利,術中出血少,體表切口大小僅4cm。

體表切口vs大體標本
由于對國產單孔手術機器人的熟練掌握,趙任教授團隊憑借豐富的手術經驗以及默契的配合克服了新技術、新設備帶來的困難和挑戰,探索單孔腔鏡機器人手術新模式和方案,實現了遠端胃癌根治術從多孔機器人手術到單孔機器人手術的突破。該手術的順利完成是國產單孔手術機器人在普外科里程碑式的進展,標志著國產手術機器人正憑借其技術優勢不斷開拓應用領域,讓切口更小、創傷更小、恢復更快的手術技術得以普及。
“應用多孔機器人進行sils手術存在內外部器械活動度受限、外部器械碰撞等諸多問題,局限性較大,”趙任教授介紹,“單孔機器人的誕生克服了單孔腔鏡手術(sils)手術的技術難點,除了具備機器人系放大的3d視覺、靈活的手術器械、濾除人手震顫等技術,術銳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定位臂可以實現安全協動,能夠在術中不斷調整位置以滿足對手術區域覆蓋的要求。另外,蛇形手術器械的采用獨創的對偶連續體機構技術,具有操作空間大、負載能力強、可靠性高等特點,可以滿足手術過程中高精準的操作要求。但是,單孔腔鏡下的遠端胃癌根治術手術步驟較多、手術難度較高。”
更小的創傷和更好的效果始終是患者對于手術治療普遍又真切的渴求。積極踐行微創化、精準化的手術理念,瑞金醫院普外科不斷開拓術式創新,讓先進的技術持續普及,讓患者受益,推動中國乃至世界外科手術技術不斷向前。
/趙任/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導師,facs;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北部院區普外科執行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結直腸專委會常委,肛腸外科醫師專委會副組長,外科手術機器人專委會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單孔腹腔鏡學組主任委員;上海抗癌協會副理事長;上海市醫師協會普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肛腸學組組長;上海市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eras專委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機器人專委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肛門直腸疾病分會常委,結直腸腫瘤外科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常委,遺傳性大腸疾病專委會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