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服務行業爭先恐后引進服務機器人的根本原因是招工難。相比于人工,服務機器人不僅成本低、效率高,還可以承擔存在安全風險的工作,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經濟日報表示,如果韓國企業無法解決缺乏價格競爭力的問題,未來只得繼續面對中國產品主導韓國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現實。
中國產服務機器人走俏全世界
中國機器人正在服務全世界。在全球超過145個國家與地區的超過2200萬家庭里,都有著來自中國機器人的身影。

據韓國餐飲行業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末,活躍在韓國餐廳、咖啡廳、屏幕高爾夫球場等服務場所的服務機器人數量已超過5000臺,預計到今年年底將超過1萬臺,預計一年內數量將再次翻番。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韓國應用的服務機器人中,其硬件超過60%為中國制造。無論是B-robotics公司提供的“Dillyplate”服務機器人,還是擁有韓國機器人近一半租賃市場的VD Robot公司提供的“Pudubot”“Bellabot”機器人,硬件主體全部是由中國開發生產。
雖然韓國本國大企業也在主導開發服務機器人,例如LG電子的“CLOi ServeBot”、三星電子的“Samsung Bot Handy”等,但由于這些產品價格昂貴,只用于大型購物中心、賓館、高級公寓等高端市場。
中國服務機器人企業近幾年來開始全面拓展海外市場。在國內市場,移動機器人、清潔機器人、配送機器人等品類國產品牌市場份額占據領先優勢,海外同樣實現了較好的市場拓展。
中國服務機器人海外市場拓展的優勢:海外服務業長期面臨員工流動性高、工資上漲的壓力,企業愿意嘗試各種機器人來實現自動化;服務機器人有成熟的產業鏈配套,性價比優勢顯著優于海外服務機器人品牌;服務機器人對不同的使用場景有不同的需求,中國品牌對問題的響應能力、持續的服務能力。
家用清潔機器人科沃斯、石頭科技、云鯨、小米國內市場份額合計86%。iRobot仍然是全球掃地機器人第一大供貨商,而科沃斯、石頭科技憑借其產品優勢,積極拓展海外零售渠道,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第三大掃地機器人廠商,海外市場集中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
商用清潔機器人市場結構高度集中,高仙機器人占據全球 70%市場份額。商用清潔機器人面臨工作環境復雜多樣、效率要求更高、安全要求更高等諸多難點,技術壁壘較高,市場參與者較少,包括科沃斯、石頭科技、麥巖智能、億嘉合等。
挖掘國產服務機器人更大潛力
最近幾年,機器人行業,尤其是面向C端的服務機器人,堪稱是“風口中的風口”。全球服務機器人在疫情影響下孕育出新的發展機遇,已形成初具規模的行業新興增長點,并推動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根據中國電子學會數據,2021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72億美元,2017-2021年復合增長率達27%。預計2022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17億美元,2023年市場規模將有望增長至250億美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第三產業的增長和消費升級是推動服務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特別是教育、醫療、餐飲等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有望拉動對于服務機器人的需求量,中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成為機器人市場應用中頗具亮點的領域。
今年以來,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教育、公共服務等領域需求成為主要推動力。根據中國電子學會數據,2022年國內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447.76億元。隨著新興場景的進一步拓展,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500億元。
一旦服務機器人技術相對成熟并且消費市場需求穩定形成規模化商用,中國的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將迎來巨大的空間,成為其重點滲透的藍海市場。
2023年1月19日,我國工信部等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到2025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一批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取得突破,整機綜合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國內市場和政策有利環境下,服務機器人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機遇。隨著國內品牌不斷加大人才和研發投入,國內機器人產業鏈正在逐步完善,國產化率有望逐步提高。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和實施全產業鏈布局戰略,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預計未來3-5年內,我國服務機器人零部件廠商將由守轉攻,在制造水平和成本方面有望全面超越國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