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羿智能的創新康復產品已遍布世界各地,服務數百萬人次。(均受訪者供圖)
說起康復機器人,很多人腦海里第一時間會浮現出一幅畫面:“鋼鐵俠”伸出剛且硬的機械臂,上下揮舞……在張江機器人谷,創新型企業——上海司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突破性地把軟體機器人技術應用到康復領域,研發出中國首款下肢軟體外骨骼、首款腦機接口手功能康復機器人,以及重量不足12公斤的上肢康復機器人等創新產品。
剛剛過去的3月,司羿智能創始人、總經理尹剛剛帶著公司的海外品牌Syrebo康復機器人到東南亞來了趟“連軸轉”。從泰國、馬來西亞,再到新加坡,兩周時間內,不少海外消費者零距離體驗了這一來自“上海智造”的康復機器人,尹剛剛和同事們還與當地的多家醫學院、康復中心展開交流、洽談合作,實地了解不同市場的需求和趨勢。
2018年以來,司羿智能就一直在加速推進全球化布局,先后與多家國內外高校建立聯合創新實驗中心,并與國內外頂尖醫療機構進行深度合作,打造“產學研醫”一體化創新生態體系,目前Syrebo康復機器人產品已進入8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家醫療機構、5萬多戶家庭,服務全球數百萬人次。
“產學研醫”協同創新帶來動能
尹剛剛選擇投身于康復機器人賽道,源于6年前的一次海外考察。當時,他在日本觀察到,豐田等一批大公司都已擁有了非常豐富的康復機器人產品線,技術儲備也相當有深度。相比之下,國內康復治療還是主要集中在醫療機構,社區、家庭的康復服務都比較欠缺,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在尹剛剛看來,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康復事業關系國計民生,任重道遠,“康復機器人不只是一次技術的創新,更是一場行業的革新,我們想做的就是助力打造國內成熟的康復體系和生態環境。”
如今,“產學研醫”協同創新正為司羿智能持續注入動力。截至2022年,公司已申請近百件專利并在全球進行知識產權布局,擁有50多項授權專利、50多個注冊商標,以及10余件軟件著作權。
佩戴上一個腦電頭帽與分析器建立連接后,系統開始采集患者想象手全部張開或者握緊拳頭的腦電波信號。“想象”的過程相當于大腦獲得了激活,而采集信號完畢后,患者可以利用氣動式康復手套,更好地進行康復訓練。這就是司羿智能研發的腦機接口手功能康復機器人,其原理是通過腦控康復訓練,激發患者主動運動意識,實現“感知-控制”雙向閉環神經刺激,重塑患者的神經通路,提升康復療效。目前,該產品已在醫院落地應用。
堅持“走出去,帶回來”全球戰略
司羿智能早在創立之初,就堅持“走出去,帶回來”全球戰略:將中國的創新康復成果推廣到全球落地和應用,增強中國創新在全球前沿技術研發領域的地位,同時,吸收國際上的領先技術和經驗,將先進的康復理念帶回國內,不斷創新突破,完善產品服務能力,賦能更多的臨床醫生和患者。
去年,上海團隊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司羿智能首席技術顧問團隊一起參加WearRAcon2022;隨后又將全新的智能康復鏡產品帶到德國杜塞爾多夫的RehaCare2022……目前,這些包含公司核心技術的產品已成功進入德國、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場。
參加全球學術和商業展覽,是司羿智能加速全球布局的重要環節。尹剛剛表示,“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帶回來,助力中國康復行業彎道超車,這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出海’戰略,更是中國康復行業不可忽視的創新崛起。”
經過全球化市場的不斷開拓,司羿智能的創新康復產品已遍布世界各地,數百萬人享受到了創新的康復服務。尹剛剛透露,今年計劃在海外市場繼續擴大業務,增加產品在東南亞、歐美以及中東地區的銷售額。
家庭和社區將成康復核心場景
從柔性技術、到腦機接口,司羿智能在康復機器人的研發上不斷迭代,去年又連續“上新”了上肢康復機器人、家用手功能康復機器人。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市場上體積大、價格高的傳統上肢康復機器人,羿生上肢康復機器人具有質量輕、便攜程度高、性價比高等特點,可以滿足醫院、社區、家庭等多元化場景的使用。
在尹剛剛看來,未來,家庭和社區將成為康復的核心場景,所以市場需要更專業、更便捷、更高性價比的康復機器人產品。
千帆競發破浪行。前不久,司羿智能宣布完成了近億元的A輪融資,由國生資本領投,原投資方道遠資本繼續跟投,所募集資金將用于加速司羿智能在神經康復領域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創新研發以及打造數字化康復服務平臺。
“人們對于健康科技的需求正在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創新康復,但整個行業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創新反應速度有待提升。”尹剛剛坦言,司羿智能會堅定不移地在技術層面自主創新、加大投入,打造有效實用的創新康復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