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揚,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此前曾擔任華為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全球技術服務部網絡規劃經理,長城證券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海人壽保險資產管理中心研究發展部行業研究員、權益投資部投資經理、境外投資部權益投資經理。2021年7月加入創金合信基金,曾擔任行業投資研究部研究員,現任創金合信芯片產業股票型發起式、創金合信軟件產業股票型發起式等產品的基金經理。
從駐外通信技術工程師到國內公募基金經理,從國內芯片產業投資、國內軟件產業投資,到全球芯片產業投資,技術出身的科技賽道基金經理劉揚不斷進行著職業生涯的“升級迭代”。
創金合信基金的基金經理劉揚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實體企業工作的經歷對他理解科技領域商業行為的落地、識別優質公司,大有裨益。在投資上,細分領域景氣度二階導的變化(二階導變化一般是指同比增速的增速或環比增速的變化),相關公司在摩爾定律中的表現是他最關注的幾大因素。國內數字芯片設計等板塊的后續投資機會值得關注,海外優質龍頭公司具有較高投資性價比,需要重視新興市場的投資機遇。
從工程師到基金經理
昔日的3G、4G網絡規劃工程師,如今的科技賽道基金經理,這是劉揚職場角色的大迭代,也是其沿著科技跑道前行中的新起點。
從實體產業到基金投資,其間存在著許多不同之處,這是無需分說的。劉揚回憶,他剛轉入金融行業時,A股市場TMT行業狂熱,彼時他因曾在實體企業工作過,見證過一家科技企業從行業第三、四名奮力成為行業第一的艱苦卓絕,因此時常困惑于資本市場對產業發展的瘋狂。在那場浪潮后,他也見識到了股市泡沫的破滅,可謂一入場就見證了股市的風云莫測。“那段時間,我認識了很多的投資者和創業者,收獲了各種各樣的觀點,也意識到尊重市場、敬畏市場、略領先于市場的生存之道。”劉揚感慨道。
“人生沒有一段經歷是浪費的。”在劉揚看來,在海外從事3G、4G網絡規劃等工作的實踐經歷是幫助他理解投資的重要一環。他說,在實業中,他看到的是真正的商業化落地,復雜創業場景中的考量、博弈、投入、回報,一家公司在海外產業一線的競爭,這使他深刻認識到公司戰略、管理方式、競爭格局和研發投入回報比的重要性,對他理解商業行為的落地,識別優質公司,判斷公司商業利潤來源有著較大裨益。
據了解,劉揚于2021年10月開始擔任公募產品基金經理,是一位深耕科技賽道的選手,首只產品為芯片產業主題基金。提及芯片,劉揚侃侃而談,從芯片架構、產業鏈、應用類型等多個方面對芯片行業進行剖析,宛如一位IT人員在做專業教學。劉揚說,其實現在大家對芯片的通俗叫法存在一定誤區,容易把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等同,而實際上,半導體范圍大于集成電路,集成電路占半導體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場份額。
就芯片產業鏈而言,劉揚介紹,主要有兩種分類方式。第一種是按照產業鏈上下游,可以分為半導體設備與材料、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與IP(知識產權核)、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等關鍵部分。第二種是按產品類型,分為集成電路、分離器件和泛半導體。集成電路又分為數字芯片、模擬芯片和數模混合芯片。數字芯片按照產品性能、下游應用進一步分類,有計算類芯片、存儲類芯片、控制驅動類芯片;模擬芯片又包括功率控制類芯片、信號鏈類芯片等。泛半導體則指的是太陽能電池、面板、LED、激光器、傳感器等。
對于產業的熟悉是保持投資敏銳嗅覺的重要前提之一,不過,產業的發展與股價的變化未必都是完全同步的。關于兩者關系,劉揚認為,由于芯片產業是典型的周期成長性行業,且成長性大于周期性。因此,股價與公司所屬的細分行業景氣度變化趨勢緊密相關,趨勢上行,股價越有可能上漲。而當同屬一個景氣細分領域時,優質公司和競爭獲勝公司大多數時候會擁有更好的股價走勢。但是,芯片的投資特性也決定了當競爭格局惡化或者估值性價比變差時,股價通常不會太好,反之股價則會逆勢上行。這時,股價和產業發展可能會發生明顯的偏離。
研判產業景氣度變化
在劉揚的投資框架里,他認為,產業的景氣度變化尤其是二階導的變化是芯片投資時最重要的考量維度。而評價芯片產業的景氣度,一定要看各細分下游的情況,因為整個芯片的產業周期是由眾多細分產業周期共振形成的,每個細分產業都有各自的周期,且大部分時候是不完全同步的。
他舉例,像去年,由于消費電子需求的提前透支和全球經濟的萎靡,下游需求下降,產品從過去囤貨轉變為降庫存的階段,大多數芯片企業表現都不太好。但是,半導體設備景氣度卻顯著向好,相關企業的業績和訂單都實現了較大突破。
深度研究各細分領域的景氣度二階導變化,從中挑選出優質公司構建股票池,重點布局競爭格局變好、估值性價比合理的公司是劉揚投資的核心邏輯。
以其管理的創金合信芯片產業股票發起基金為例,他表示,去年四季度賣出半導體設備的主要邏輯是,相關公司的中報、三季報顯示該細分領域的自主可控水平已經達到較高位置,增速有所減緩,且未來三年國內計劃新增的制造產線數量也有所下降,因此,他判斷半導體設備景氣度二階導正處于下行階段。加上當時該板塊的PS估值偏高,以及相關生產線擴產受限,投資性價比也有所回落,他最終選擇賣出半導體設備板塊,轉向投入數字芯片設計、AI芯片和面板等領域。
之所以看好芯片設計,劉揚說,去年二季度以來,芯片設計進入快速去庫存階段,四季度數字芯片PE估值約為35-36倍,明顯低于半導體產業整體估值水平,估值性價比較高。加上他認為2023年將成為創新蓄能的大年,創新蓄能最先帶動的將是數字芯片,而且數字芯片作為輕資產行業,研發投入等成本多在前期,后期一旦銷量上升,利潤將迎來快速爆發。因此,他決定提前布局數字芯片公司。至于為何選擇面板和AI芯片領域,景氣度二階導變化同樣是劉揚布局的主要原因。他認為面板領域在2022年集體控制產能后,有望在2023年的需求上升中迎來回暖,AI芯片或在2023年爆發。
具體到標的選擇上,劉揚表示,相關公司是否能夠在摩爾定律中勝出,是他選股的重要考慮因素。他認為,芯片產業是技術、資本、人才高度密集的行業,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和產業鏈分工復雜度最高的行業,每一輪技術周期都會淘汰很多落后于摩爾定律的玩家,也會誕生很多面向新興應用的新銳公司。
他說,由于芯片技術突破需要巨大的投入、持續的創新、高效的產業鏈上下協同。相關企業如果在連續兩輪摩爾定律周期里,都不能獲得領先,就將面臨現金流的枯竭,其前期投入都容易打水漂。在技術突破較難的情況下,龍頭企業必須保證不犯大的錯誤,而新銳公司必須選擇潛力巨大的新市場,且研發投入回報比遠超同行。戰略強度和研發投入回報比是一家芯片公司得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掘金全球市場
技術出身的劉揚不斷升級迭代著他的職業歷程。從工程師到基金經理的他,正在將投資視野從國內芯片產業投資放眼至全球芯片產業投資。
之所以選擇發行創金合信全球芯片產業股票基金(QDII),劉揚說,一是為了滿足客戶對于投資全球芯片產業的需求;二是目前市場上布局全球芯片產業的產品數量尚少,擁擠度不高,此時布局能夠形成一定先發優勢,加上從產業周期來看,當前也是布局全球芯片產業的較好時機。
至于為何選擇當前時點,劉揚表示,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現階段芯片產業周期觸底,行業人士普遍認為,今年二季度需求下滑和去庫存或基本結束,產業有望實現弱復蘇,優質公司和新銳白馬會率先走出來,而優勝者在下一輪成長周期中將收獲更多紅利;二是當前芯片產業正在經歷全球產業鏈重塑這一重大變化,芯片全球產業鏈的重塑帶來的大量投資支出和市場需求,將在二季度更清晰地體現出來;三是預計進入二季度后,幾大經濟體的宏觀走向和利率政策或趨于明朗,市場會對此定價,此時是較好的入場時機。
不過,劉揚也表示,全球芯片產業和國內芯片產業投資由于各自的周期觸底時間不同,產業鏈優勢不同,投資節奏和品種選擇都會有所差異。例如,財務報表顯示,海外芯片公司的庫存高點比中國公司要略晚一個季度。因此,劉揚說,在投資海外市場時,他首先看好在本輪周期競爭中優勝的龍頭公司,其次關注那些與創新應用相關的新銳公司。而在A股投資上,他則更關注公司的研發投入回報率和新產品、新技術儲備,選擇那些最具成長性的公司。
在投資于境外市場的倉位布局上,劉揚表示,他將把一半倉位投資于全球周期競爭決勝的優勢龍頭,這些龍頭公司大概率將享受幾年的紅利。剩下的倉位中,他將其中約三成投資于新興市場的創新應用,盯緊前沿科技變化,挑選出下游應用需求持續爆發的公司,這類投資主要是看重其高彈性。最后,布局具有較大成長空間的新興國際市場,也是劉揚的一大重點投資方向。他認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值得重視,在集群效應和產業鏈重塑的影響下,未來這兩大市場有望成為硬科技投資的新重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