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寶羅杯”機器人創新大賽于3月3日在上海圓滿收官。記者從決賽閉幕式上獲悉,太鋼技術中心物理檢測所、馬鋼冷軋創新機器人團隊和梅卡曼德獲等7個團隊分獲一、二、三等獎。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而機器人密度更是衡量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標。繼2021年底工信部等15個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后,今年1月,工信部等17部門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
2022年,上海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預計達到7.5萬臺以上,同比增長6%,產量居國內城市首位;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實現井噴,在醫療、建筑、農業、商業、家用、應急等領域實現多項首臺落地應用。但是,汽車產業占了機器人應用的半壁江山,萬人密度超過千臺,上汽臨港基地更是達到了9571臺/萬人。但在黑色金屬冶煉、電氣機械制造等領域,卻只有100多臺。機器人應用在行業間的差距可見一斑。
據悉,自去年6月開始,我國鋼鐵巨頭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以下簡稱“寶武”)加速機器人規模化應用,推進萬名寶羅上崗。“寶羅”不是真人,而是機器人員工,它可能是鋼卷拆捆帶機器人,也可能是噴印機器人,還可能是貼標簽機器人、高爐巡檢機器人……寶羅的模樣千變萬化,甚至還有四條腿的機器狗,天上飛的無人機。寶羅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取代鋼鐵行業風險大、環境差、困難多的崗位,實現生產現場少人化、無人化,把員工從惡劣環境、危險崗位解放出來。
萬名“寶羅”上崗是寶武乃至中國鋼鐵行業向智能制造邁出的關鍵一步。此次機器人創新大賽就是在寶武發布萬名寶羅上崗計劃后推出的項目,旨在充分激發、匯聚全社會智力資源,共同參與鋼鐵行業工業機器人的研發、設計、應用及服務,挖掘場景,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突破機器人應用的關鍵技術問題,引領機器人研發及應用,并構筑機器人生態圈,推動機器人行業發展。
“比賽結果確實超出我們的預期。”承擔萬名寶羅上崗牽頭重任的寶信軟件機器人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大賽上的許多方案都讓他眼前一亮,解決思路非常新穎,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據悉,未來5年,寶武將分階段引入上萬臺不同功能的“寶羅”機器人。閉幕式上,中國寶武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高建兵表示:“中國寶武在邁向世界一流偉大企業的征途中,信息高科技是不可或缺的智慧發動機,推進萬名‘寶羅’上崗是重點舉措之一,2023年我們將實現3000名‘寶羅’在崗。”
萬名寶羅上崗是一個風向標。統計顯示,上海一半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眼下有新增機器人和智能工廠改造升級計劃。到2030年,將實現智能工廠建設提升全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