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下文簡稱《方案》),明晰了“十四五”期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目標,并從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基礎支撐能力、組織保障三個方面,詳細論述了行業的發力方向,加快推進機器人應用拓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RONGXIANG
機器人產業鏈全景
機器人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的成果,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呈現出技術快速迭代、產業高速增長、應用持續深化等趨勢,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
縱覽機器人產業鏈全景,上游由智能芯片、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構成;中游則涵蓋機器人本體制造商以及面向應用部署服務的系統集成商;下游主要由不同領域的企業客戶和個人消費者組成,共同形成豐富廣泛的機器人應用領域場景。
從產業鏈價值角度看,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超六成,并且這些核心零部件已經存在國產化替代的技術基礎,最典型的就是減速器、伺服系統以及控制器等。從地域上看,我國機器人產業呈現集群式發展,機器人產業主要集聚區分為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六大區域。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在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基礎最為雄厚,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東北地區雖具有一定的機器人產業先發優勢,但近年來產業整體表現較為有限,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表現出相當的后發潛力。
與發達國家整體相比,我國機器人產業起步較晚,但我國制造業規模大、門類齊全,從零部件、整機到系統集成、檢驗檢測全鏈條,我國機器人已基本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形成了整機集成與創新應用優勢,機器人產業發展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
RONGXIANG
產業迎來升級換代機遇期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機器人產業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期。2022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1712.4億元,我國走出了一條以“機器人+應用”深耕優勢行業,帶動技術突破、迭代升級產品、提升產業規模的創新發展路徑。
多年來,政府通過制定產業規劃、激勵技術創新、培育應用場景、優化市場環境等舉措,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如浙江正在規劃《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產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計劃建設一批機器人產業核心區、協同區,將機器人企業的研發生產到應用配套上下游打通。廣東將機器人產業作為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高起點培育,行業產值、企業數量、產業鏈構建、園區建設、人才培養等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江蘇蘇州吳中區傾力打造“全國機器人產業創新集群第一區”,先后引進了哈工大機器人研究院、浙大蘇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科創平臺,全面賦能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產值規模已破千億。
隨著“機器人﹢”行動穩步實施,機器人應用廣度深度加速拓展,助力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機器人產業正在迎來一個創新發展、升級換代的重要機遇期。
RONGXIANG
拓展“機器人+”應用深度和廣度
展望2023年,以《方案》出臺為契機,機器人產業將與更多行業深度融合,在消費及投資復蘇背景下,國內機器人產業整體將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其中,國內工業機器人將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全產業鏈基礎,行業進入穩定成長期;服務機器人則因為更多的細分市場存在高速成長空間。
《方案》明確,到2025年,聚焦10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建設一批應用體驗中心和試驗驗證中心。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機器人+”應用行動將落實《“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的五項主要任務之一——拓展應用深度廣度。此次《方案》的出臺,能為實現規劃中提出的“到2025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翻番”等發展目標的實現打好基礎。
如今,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國機器人產業將進入快車道,全面帶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甚至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全面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