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其他智能設備,芯片都是最為核心的存在,華為之所以從巔峰的超2億手機出貨量,降至如今的3000萬臺左右,很大的原因就是芯片被卡脖,美方通過修改芯片等規則,致使麒麟芯片被迫停產,同時也通過自由出貨許可的條件來限制臺積電、高通、英特爾等芯片廠商的出貨,自此華為遭受到嚴重的打擊。
最近又有消息稱,美又將開啟針對華為的新一輪打壓,不僅會聯合日、荷來限制半導體設備的出貨,而且還切斷了高通、英特爾等和華為之間的一切聯系,包括4G芯片在內。
可是最近卻有外媒表示,國產芯片的天要亮了,美想要切斷對華為的芯片供應,限制中國芯片的發展是不現實的。

首先,高通、ASML已經先后表態。
當美方想要限制高通等企業對華為4G芯片、WiFi技術的供應之后,華為對此并沒有做出回應,但是高通先坐不住了,高通已經明確表示:目前向華為出口4G芯片、WiFi和其他芯片的許可證不會受到影響,這個許可還將會持續多年。

ASML也表示,即使該禁令生效,也不會影響到ASML在2023年的營收,可見該禁令的落地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留給國產芯和華為的機會還很大。
所以從高通和ASML的表態來看,對于美方想要再度修改芯片規則的行為,美芯巨頭企業是不想認可的,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市場龐大,進軍國內市場能夠帶來大量營收,另一方面是近幾年芯片市場低迷,各大芯片企業的營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從數據來看,國內市場在2022年已經減少了進口芯片超過970億顆,可見國內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布局芯片半導體領域,接下來美芯企業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
其次,中芯國際已經拿到主動權。
芯片規則被修改之后,中芯國際便加快了芯片擴產進程,有消息顯示,中芯國際已經提升了資本開支,主要用于購入先進的光刻機等半導體設備,而ASML也表示2023年的營收不會受到影響,所以中芯國際會順利的拿到這批光刻機,主動權被中芯國際掌握在了手中。
最后,量子芯片生產線正在調試。
在未來的芯片市場,量子芯片將會成為新一代芯片技術的代表,國內最新的量子芯片——“悟空芯片”即將面世,目前量子芯片生產線正在進行調試,相信在不久后就可以正式投產。
可見國產芯已經持續取得突破,所以才會有外媒表示,國產芯片的天要亮了。對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