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智能家居和物聯網的發展,邊緣智能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相比于依賴云計算的、更為大眾所熟知的人工智能,邊緣智能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在沒有網絡連接的情況下,可以在本地對數據進行處理,具有更低延遲、更低帶寬以及更高安全性的特點。現如今,被廣泛應用于人臉識別、無人機、智能手機、自動駕駛汽車等場景。
" 各種溫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聲學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聯系了我們所處的真實的物理世界和看不見摸不著的數字世界,構成一組組邊緣節點。那么智能邊緣就是這些邊緣節點也具備智能,可以提供高級數據分析、場景感知、實時決策、自組織與協同等服務。" ADI 中國技術支持中心高級工程師辛毅對鈦媒體 App 說到。

MAX78000 與 MAX78002 區別
近日,亞德諾半導體發布了面向邊緣人工智能應用,帶有神經網絡加速器的低功耗人工智能微控制器 MAX7800X 系列產品。其中 MAX78000 支持音頻 / 圖像處理,MAX78002 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對視頻處理的支持。
MAX7800X 系列產品基于 Arm Cortex-M4F 和 RISC-V 的低功耗微處理器,搭載專用的卷積神經網絡加速器執行 AI 推理。該產品具備高速、無需外部存儲、時鐘控制靈活和低功耗的特點,因此適合于于需要使用電池供電、需要及時決策的 AIoT 物聯網設備。

邊緣智能在視覺領域的應用案例
具體應用方面,MAX7800X 系列產品應用主要分為視覺和聽覺兩個大類。視覺方面可應用于垃圾分類、產品分裝、快遞分揀,聽覺方面可應用于語音識別和工業領域的振動識別。
ADI MCU 產品線資深業務經理李勇表示,由于 MAX78000 集成了處理器內核、memory(內存)、FLASH、SRAM、電源模塊、通信模塊和相機接口,可以運行一些比較簡單的 RTOS,所以 MAX78000 也算一個 SoC。
相比于智能手機領域常見的 SoC,MAX78000 更適合做一些邊緣的監測與控制,它可以將原始數據迅速分析出來,并且執行一些控制。而傳統意義上的 AI 芯片則功率比較大,尺寸比較大,算力可能強,但也很貴。傳統意義上的 GPU 可能會用在服務器端,而 ADI 的則面向邊緣端。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力發展高科技芯片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以及節能減排的國家 " 雙碳 " 發展方向,更低功耗、且能夠完成邊緣智能運算的芯片,也許將在技術創新的引領下,在工業、生活、辦公的場景中乘上東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