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機器人領域迎來了蓬勃發展。根據《“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數據,2022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已破千億元。預計到2025年,我國機器人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總營收達到2000億元。

而機器人產業勃興的根源,是在于機器人在性能、成本兩個維度上正在持續建立相對于傳統勞動力的比較優勢。比如說,大家能夠感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背后,有一些非常長周期的驅動因素,如人口結構、生育率低,包括目前遇到的各種突發的、外部疫情的影響,都導致勞動力成本在穩步地上升。但另外一方面,隨著技術的提升,機器人的落地能力和業務能力在不斷提升;同時受益于國內制造業的規模化和量產化,其成本也在快速下降。

這樣來看,機器人產業的外部關鍵變量擁有非常穩固的確定性,未來還將持續高速發展,在愈來愈多的產業和場景落地。
近日,36氪接觸到的“鈦虎機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鈦虎科技”)正是一家聚焦在機器人領域的企業,為行業提供機器人產品及核心零部件。創立于2020年8月的鈦虎科技,先后完成了靈巧仿生手、機器人關節、主動式外骨骼、協作機器臂等產品的研發。
鈦虎科技創始人李永超告訴36氪,在公司的研發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機器人市面上可以用的核心零部件非常的少,于是鈦虎科技業務就轉向為向行業提供標準的零部件以及向B端用戶提供硬件解決方案。在這之中,鈦虎科技的一個核心技術是在機器人的關節模組上。
機器人關節模組,在各類機器人的成本結構中占比最高。據《“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數據,機器人關節占工業機械臂的成本的70%以上,在民用機器臂,由于不需要高端控制柜,批量生產時,機器人關節占物料成本90%以上。機器人關節模組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達到800億元。
鈦虎科技的關節模組,采用革新式設計,通過積木式搭建,得到三個系列電機總計50多種型號。對客戶來說,鈦虎科技的產品具備:一站式配齊(可以靈活搭建不同性能、不同成本的機器人產品,全范圍覆蓋客戶需求),成本低、交付快(通用的部件的設計模式,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設計新穎、性能優異(軟硬件專利的加持之下,同型號關鍵性能-扭矩密度,達到國內競品2倍)等特點。
自2021年10月起,鈦虎科技開始小批量生產,而后穩步發展,目前公司客戶逐步由從定制樣機交付階段轉化為批量化生產階段,已服務過微創醫療、華為、大疆、中建八局、國家電網等大B客戶。其中,部分客戶的訂單金額在千萬元級。
李永超告訴36氪,鈦虎科技現在每月的收入在100萬元以上,公司長期保持了正向的現金流。
目前,鈦虎科技員工有40余人。創始人&總經理李永超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曾創立納茲機電,有10年市場銷售經驗;技術創始人易港是一位機器人技術愛好者,大二就開發出新型力控五指肌電假肢,獲得中美創客大賽決賽第八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