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至4日,2022西湖心腦血管病臨床研究進展大會在杭州召開。大會邀請國內心腦血管疾病及相關領域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做精彩的主旨報告,同時分設多個不同主題的分論壇,內容涵蓋腦血管病新進展、心血管疾病新進展心臟康復與預防、心臟重癥、高血壓聯盟專場、起搏與電生理、精益PCI、腦心同治、血流動力學和人工智能、腦保護及心腦血管疾病護理等。

西湖心腦血管病臨床研究進展大會主席嚴靜表示,西湖心腦血管病臨床研究進展大會秉承“追蹤進展,規范臨床防治結合”的宗旨,重點關注和回顧2021-2022年度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治療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和新指南,重溫了解最新研究進展,讓省內外從事心腦血管領域工作的臨床醫務人員和科研工作者收獲更多新的知識和技能。
聚焦研究與指南更新
探尋強化降壓的邏輯
高血壓的防控與心腦血管病事件的預防密切相關,降壓治療是有效防控的手段。不同人群的降壓目標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話題。
浙江醫院院長毛威表示,在高血壓防控降壓目標的探尋方面,需要循證醫學的證據作為支撐。高血壓患病后可能沒有癥狀,但卻是引發心、腦血管和腎病變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引發嚴重的腦中風、心肌梗死和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而血壓如果有效控制,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風險都會明顯降低,尤其是腦卒中的風險會大幅下降。
人工智能技術與臨床深度融合
浙江醫院腦科中心“放大招”
人工智能(AI)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醫療領域也不斷被AI改變著,而腦科系統是一個萬向鏈接的網絡,最適合開展人工智能研究。
浙江醫院副院長、腦科中心學科帶頭人萬曙介紹,近年來,浙江醫院腦科中心在腦血管病診療流程建設和優化、心腦同治和泛血管診療實踐、腦血管病精準血管內治療技術方面持續發力并有所突破,并在拓寬人工智能技術在腦血管病診療的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極大提升了腦血管病的干預效果及醫療服務質量,取得了深遠的社會影響。
“我們正積極推進腦血管病AI輔助診療系統的搭建,以人工智能理念推進腦血管病的精準診療。”萬曙說。
在浙江,人工智能技術已實現與臨床實踐的深度融合,全方位地輔助指導腦血管病的診治,為病人提供了更精準的治療。
今年,浙江醫院腦科中心還全面開展了經橈動脈造影和DSA日間病房,實現了患者當日做完造影就出院回家的愿望,不僅大大提高了診治效率,也進一步提升了病患的就醫體驗感。
糖尿病治療尤其要“護心”
降糖藥物的選擇有新方向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風險較非糖尿病者高2~4倍。同時,心血管疾病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數據顯示,50歲及以上糖尿病患者平均壽命較未患糖尿病的人群縮短6年,其中約60%的生存差異來源于心血管疾病死亡。
浙江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唐禮江表示,近年來,糖尿病治療理念從既往的以降糖為中心逐漸轉化為以糖尿病并發癥綜合管理為主導,不只限于單純降糖,尤其關注藥物對心血管結局的影響。

唐禮江表示,目前已跨入2型糖尿病藥物治療的新時代,藥物治療應優先考慮疾病對多器官、系統的影響。各類降糖藥物有其特有的降糖機制,新型降糖藥物有利于糾正多種糖尿病病理生理機制,具有較好療效和安全性。臨床中醫務工作者應根據患者個體需求,綜合考慮療效、安全性、衛生經濟學等因素,優先選擇具有心血管和腎臟獲益證據的降糖藥物,為患者提供更科學、個體化、優化的降糖方案。
基層是慢性病防控主戰場
系統規范的“三高”診治尤為重要
心腦血管病是一類嚴重威脅居民健康的疾病,早期防控是最經濟有效的手段。如何發揮全社會力量來共同推動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防控?
浙江省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高血壓中心主任俞蔚認為,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聯合的“三高共管”是有效提高防控效果的方向。目前,基層是慢性病防控的主戰場,但“三高共管”涉及多疾病聯合診治,需要專業臨床醫生、公衛醫生、心理咨詢師、營養師、康復師聯合干預,綜合性醫院是提高基層防控能力的堅強技術支撐后盾。







